年夜飯② | 土灶上的年夜飯
煤氣灶上的年味似乎缺少點人間煙火氣息。好在,傳統的技藝得以傳承,家鄉的味道猶在。我知道,兒時的味蕾感受與美好回憶將相伴一生。
責任編輯:聶寒非
煤氣灶上的年味似乎缺少點人間煙火氣息。好在,傳統的技藝得以傳承,家鄉的味道猶在。我知道,兒時的味蕾感受與美好回憶將相伴一生。
年前整理書架,翻開一本蘇州古吳軒出版社的畫冊。里面收錄的“中國西畫開幕人”顏文樑先生創作于1920年的紙本粉畫《廚房》映入眼簾,又一次打動了我。
打動我的不僅是色彩構圖與江南韻味,畫面呈現的廚房場景與我家崇明老房子里的廚房非常相似:一樣的磚木結構和白色的石灰墻面,墻體內同樣有木結構,同樣有土灶,廚房內的布局也大同小異,甚至連木窗格也如出一轍。
一百年前的這幅畫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和鄉愁,讓我不禁想起我家灶頭上的年味。
在崇明鄉間,灶間兼具廚房、用餐、會客等功能。灶間的核心就是一口大灶。在我的印象里,七滧鎮上大多數人家都是一口兩眼灶,而我家有一副三眼大灶,有三只大鑊子,鑊子中間還有兩只湯罐。土灶燒火,可以把湯罐里的水溫熱,用于洗碗或者洗臉。別家的灶面通常是磚頭上涂上石灰或者水泥,而我家的灶面鋪著二十多厘米寬的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