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教育領域熱點事件盤點

2019年,教育一如既往地受到中國社會的關注。學生們課本里的古詩文增多,家長們因“減負令”“競賽令”而焦慮,線下老師們甩開應接不暇的檢查投入教學,線上老師們開始備考教師資格證……南方周末記者梳理2019年度教育領域熱點事件,以記載過去一年中國教育改革的印跡,并邀請相關專業人士進行解讀。

責任編輯:錢昊平

2019年,是教育改革攻堅克難的又一年。 (農健/圖)

(本文首發于2020年1月23日《南方周末》)

解讀者

溫儒敏:北京大學教授

周洪宇: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中師范大學教授

莫堃: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副校長

李偉平:江蘇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學校長

教育部相關人士

2019年,教育一如既往地受到中國社會的關注。學生們課本里的古詩文增多,家長們因“減負令”“競賽令”而焦慮,線下老師們甩開應接不暇的檢查投入教學,線上老師們開始備考教師資格證……南方周末記者梳理2019年度教育領域熱點事件,以記載過去一年中國教育改革的印跡,并邀請相關專業人士進行解讀。

減負

2019年10月,一篇名為《南京家長已瘋》的網文流傳開來,文章描述了南京正在推行的減負政策。引起眾多家長共鳴。

解讀:事實上,全國多省市均踩著2019年秋季學期開學的時間點,相繼發布了一系列更嚴格的減負政策。細致之至如重慶、貴州、廣東、天津等地嚴格控制作業時長、睡眠時長,甚至定下考試次數。最輕松的當屬天津的小學生們,三、四年級家庭作業時長為全國最短,不得超過40分鐘。

早在2000年初,教育部就發布《關于在小學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緊急通知》,在全國范圍掀起實施“減負”的高潮。

二十年過去了,中國學生的壓力似乎并未減少,中國家長的焦慮反倒在蔓延。

在減負潮的高壓之下,輔導熱愈演愈烈。2018《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顯示,一年級就有48%的學生報了輔導班,二年級至六年級均超過60%。

教育界心知肚明的是,減負這件事,光憑一個地方出臺細則是難以落實的。歸根結底,中考、高考才是教育成果的指揮棒,招生方式不改,考試環節改不了,進而日常教學方式也改不了。

與學生們一樣,中小學老師們也同樣背負了沉重的負擔。教育部最新調研發現,中小學教師周平均工作時間約為60小時,是法定工作時間的1.5倍。這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