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大炮,不要黃油”?
澳大利亞多地發生的山火已持續四個多月。最新觀測數據顯示,全境仍有上百處著火點,堪培拉、墨 爾本和悉尼的民眾已戴上口罩,山火給澳大利亞的生態環境和經濟發 展蒙上陰影,還帶來一場政治危機。
發自:堪培拉
責任編輯:于冬
2019年11月9日,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奧爾德巴爾,消防員在進行滅火作業。
(本文首發于2020年1月23日《南方周末》)
一場山火也暴露出澳大利亞消防部門的技術短板和體制弊端。2019年12月,消防部門一度嘗試利用較低的氣溫進行“逆向燃燒滅火”。不料,小火失控反而引起更大的山火,人工降雨也以失敗告終,志愿消防體制更被質疑不合時宜。
“輕民生、重對抗、重擴軍”,莫里森政府的財政政策也備受批評。山火頻發,澳大利亞政府多次以財政拮據為由減少消防支出,卻不惜成本“抓間諜”“擴軍備”。
澳大利亞多地發生的山火已持續四個多月。最新觀測數據顯示,全境仍有上百處著火點,堪培拉、墨爾本和悉尼的民眾已戴上口罩,山火給澳大利亞的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蒙上陰影,還帶來一場政治危機。
“我們將永遠依靠志愿者力量……但那些專員們提醒我,他們必須集中精力在行動實施上?!泵鎸尤障碌闹С致屎兔癖娨黄脑懾熉?,電視采訪中承認“犯了一些錯誤”。
“這不是游戲”
2019年9月6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北部地區燃起第一場山火。截至發稿時,這場山火已連燒四個多月,導致至少30人死亡,兩千多座房屋被毀,過火面積已超過2770萬英畝(1120萬公頃),這相當于半個英國或者整個韓國的國土面積。
山火肆虐更是帶來一場生態環境浩劫,雨水也被染成了墨黑色。2020年1月12日,澳大利亞庫瑪鎮(Cooma)的一處民房旁,一只儲物盆集滿了被灰燼污染成墨色的雨水。它的附近,山火依舊處于失控狀態,有“山火中最強殺手”之稱的“火龍卷”頻繁出現,呈旋風狀的火焰直竄上數百米高空,山火擴散快、范圍大、火情兇。
“我們無法想象和理解山火的危害。我已參與這個游戲近半個世紀了。我不應該稱之為游戲,這不是游戲,這是非常重要的戰役?!备窭赘瘛ゑR林斯(GregMullins)曾是澳大利亞氣候委員會的成員,長期致力于山火、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的研究。
他認為,這一輪山火季與以往不同,日趨進入相互交替、疊加進入的“黑天鵝”時期,廣泛的桉樹分布更是為滅火雪上加霜。澳大利亞的森林覆蓋率只有20%,但超過八成是多汁多油的桉樹,超過40°C即可達到桉樹的自燃條件。
桉樹“點火”,猛禽則“助燃”。一篇發布在《人種生物學期刊》(JournalofEthnobiology)的論文揭露了一個驚人的現象,一些生活在澳洲的猛禽會抓起一根燃燒的樹枝飛向遠方,投向沒有著火的叢林。澳洲的土著稱之為“火鷹”。
山火來臨,大森林中棲居的動物首當其沖。據悉尼大學的生態學家保守估算,僅火災最嚴重的新南威爾士州,大約有5億只鳥類、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在大火中喪生;澳大利亞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