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春節⑤ | 岳飛家的廿九
宋史大家鄧廣銘先生得出的結論是:“岳飛父子和張憲的冤獄,完全是由秦檜矯詔所造成的”,“名為詔獄,非實詔旨”最能反映出秦檜制造岳飛父子及張憲這次冤案的真實情況。
責任編輯:聶寒非
岳飛的雕像
宋史大家鄧廣銘先生得出的結論是:“岳飛父子和張憲的冤獄,完全是由秦檜矯詔所造成的”,“名為詔獄,非實詔旨”最能反映出秦檜制造岳飛父子及張憲這次冤案的真實情況。
春節,中國農歷的第一個節日,所以叫做“元旦”,取“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意思。我們現在的元旦,指公歷的1月1日,而農歷的正月初一則改稱“春節”,這是民國時期才形成的叫法。古人所說的“元旦”,其實是指農歷正月初一。在宋朝,元旦是普天同慶的大節,君主與大臣照例要參加盛大、隆重的大朝會與宮廷宴會,民間也要相互走訪祝賀,往來拜年。
不過,對于抗金英雄岳飛一家來說,南宋紹興十一年(1142年)的元旦卻是凄風苦雨之日,家人都無心賀年,暗自垂淚,因為十二月廿九(1月27日),元旦前夕,岳飛及其長子岳云、女婿張憲被執行死刑。據說岳飛死后,岳家后人立有家規:過年不吃餃子,不放鞭炮,不慶祝。但這一家規究竟始于何時,卻無從考證。
今天我們都知道,岳飛是受了陷害而冤死的。不過,對于岳飛為什么會被冤殺,后世卻有諸多以訛傳訛的誤解。
一種說法認為,“岳飛的被害,是因為他經常叫喊‘迎還二圣’的口號,深為趙構所忌之故”。最早提出類似看法的人,是明代的文征明,他在《滿江紅》詞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中一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