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⑦| 驢肉丸子
于父親而言,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他對周邊的萬物無時無刻不抱著濃濃的感激與慈愛。饒是故鄉土中長出的一塊生姜,他也必定循著節氣使其物盡其用。
責任編輯:聶寒非
于父親而言,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他對周邊的萬物無時無刻不抱著濃濃的感激與慈愛。饒是故鄉土中長出的一塊生姜,他也必定循著節氣使其物盡其用。
臘月二十九這天,幾乎家家都要炸丸子,我老家自然也不例外,只是這天我們炸的是一種用驢肉做的丸子,簡稱“驢肉丸子”。
至于炸驢肉丸子的習俗,那便是說來話長:我老家地屬懷慶府,相傳明清時,有一董姓人家將自家的一頭驢殺掉,精心制成小車驢肉上街出售,沒想到立時兜售一空,從此便干起了賣驢肉的營生。隨著驢肉名聲的增大,附近賣驢肉的人家也越來越多,相繼出現了胡、靳、王、徐等字號。從此,懷府驢肉便遠近聞名,他居住的這條小巷也被稱為“殺驢胡同”。據說這里的驢肉用料十分講究,要選取不肥不瘦,不老不嫩,三四歲的叫驢才行。殺驢之前又要生起熱烘烘的火堆,讓驢口渴得只好不停去喝桶中加了作料的鹽水,于是驢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驢肉中便天然帶了作料的咸香。
懷府驢肉遠近聞名,價格也自然不菲。農人節儉,舍不得購買煮好的熟肉,便在年前一早排隊購買此地現殺的驢肉,回家做成獨具風味的驢肉丸子。
這一日的丸子餡料照例是由父親制作。就像母親對面點的把握一般,父親對于咸淡鮮香的把握,自有他的過人之處。往往同樣的材料,同樣的調料,做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