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奶粉事件警示:關注產品責任及食品污染險
社會公眾越來越關心,當自身因為問題產品而造成傷害該如何索賠呢?消費者能獲得什么保障?目前中國的乳制產品有多少有責任保險等問題?
近日,三鹿問題奶粉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公眾在質疑奶制品市場混亂、監管不力和企業缺乏起碼道德責任心的同時,更關心當自身因為問題產品而造成傷害,該如何索賠,消費者能獲得什么保障,目前中國的乳制產品有多少有責任保險等問題。記者走訪了多家保險公司,特別是一些在產品責任險方面比較強的外資保險公司。
隨著社會公眾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的提高,以及公眾獲得媒介傳播能力的巨大提高,越來越多對消費者和使用者造成傷害的產品被曝光,這些產品缺陷可能是由產品的設計、制造以及標簽說明的不足造成。在中國,現有的《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和《合同法》都有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相關內容,但是對造成產品責任事故的生產者和銷售者懲罰的力度不夠,造成類似案件頻頻發生。如果自己碰上了類似的傷害事件,消費者應該如何應對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護自身的利益呢?美亞保險的理賠專家指出最關鍵的兩點:保全證據和及時索賠。
(1) 保全證據。證據包括導致傷害的產品,包裝和單據,如果廠商要求召回,應該保留產品被回收的收據;還包括傷害的現場和目擊者證詞、傷害檢驗證明等,一方面證明你受到損害的事實以及損害的程度,一方面證明產品的缺陷與受害人的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能否提供有力的證據,是獲得廠商足額賠償和官司勝訴的關鍵因素。
(2)及時索賠。我國在《產品質量法》中對因產品責任造成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規定為兩年,對于受害者來說,及時索賠可以保證在廠商不予賠償時,受害人還有足夠的時間起訴。不能在法律規定的有效期內提出訴訟將導致喪失勝訴權。
關于產品傷害的賠償范圍,從我國法律規定來看,對受害人賠償因缺陷產品所致的實際損失,包括因受傷害導致的誤工損失等 。同時,對于事件中的另一方,造成傷害的產品的生產廠家來說,一旦陷入類似事件,廠家的商譽和經營都會大受影響。所以提高產品責任以及食品污染險風險的意識,控制相關的產品責任風險是十分必要的。
其實有許多辦法可以控制由于產品造成傷害需要承擔的賠償責任,如對整個生產流程和供應鏈進行風險鑒別排查,將風險控制的流程書面化,對于發生產品召回的應急預案,在供貨合同上要求原料部件供應商承擔供貨產品責任等。
除了一系列的工藝改造及管理優化之外,還有一個簡便易行的風險管理辦法,就是購買產品責任保險。美亞保險還提出,企業購買責任險,特別是食品行業購買責任險,其實是從另外一個層面,引入了點對點的社會監督力量。然而,目前在國內,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生產者、銷售者,對于產品責任的認識仍然很不夠。如何通過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并且有效率的法律和管理體系,一方面充分保護消費者利益,使受害者獲得應有的賠償;另一方面也保護廠商的合法權益,避免由于產品責任的過度訴訟導致廠商的經營積極性和產品創新受到影響,非常值得各方人士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