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機動車禁令后,這支四千人志愿車隊說:“我們還在”
除夕夜的鐘聲剛過,90后武漢市民李小熊駕車趕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有一位醫生在等著回家。
責任編輯:何海寧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看著后視鏡里,這個女醫生崩潰得痛哭流涕,李小熊強壓悲傷,陪著她小聲啜泣,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只能反復說“有希望的”。
家里就剩下一個N95口罩。老伴把口罩讓給了劉筱,自己把兩個普通口罩疊在一起戴上了。沒有防護服,兩人就穿上了雨衣。沒有護目鏡,劉筱就戴上了兒子的摩托車防風鏡。
一位醫護人員說,醫用口罩在“超負荷”使用,從4個小時一換,到一個口罩用一整天,甚至到了用酒精消毒反復使用的程度。
除夕夜的鐘聲剛過,90后武漢市民李小熊駕車趕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有一位醫生在等著回家。
這是那天李小熊最后一名乘客:一位戴著藍色醫用口罩的女醫生,面容有些憔悴。一見面,醫生就向李小熊連聲道謝。
上車不久,李小熊突然聽到后座傳來哭聲。不是小聲啜泣,而是嚎啕大哭?!懊慨斠粋€人確診感染,我去通知他的時候,我明明知道醫治困難,還要安慰他馬上就會好的?!贬t生哭道,“感覺自己說的都不相信,真的受不了了?!?/p>
看著后視鏡里,一個成年人崩潰得痛哭流涕,李小熊強壓悲傷,陪著她小聲啜泣,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只能反復說“有希望的”。
新年初一,李小熊在電話里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那一幕時,忍不住又哭了起來。
這是大疫情里的兩個特殊群體,乘客是奮戰一線的醫護人員,司機是武漢市民組成的志愿者,因為看不見的情感連結,坐到了同一輛車上。
一名志愿車隊司機和坐車的醫護人員合影。
車隊建成一天就解散了?
李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