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漢返回后的第20天,我在隔離病房獨自過年
沒想到,我一個沒有發燒癥狀,只是有武漢旅行史,且過了14天潛伏期的人居然能用上核酸檢測的試劑盒——這是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最準確的方式。
責任編輯:馬肅平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一位醫務人員拿出兩根約20厘米長的棉簽,往我鼻孔里沾取分泌物,“兩個鼻孔都要”。他還給了我一個圓柱體的透明小盒,讓我“深深地吐口痰”在里面,“最好是深處的痰”。
沒想到,我一個沒有發燒癥狀,只是有武漢旅行史,且過了14天潛伏期的人居然能用上核酸檢測的試劑盒——這是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最準確的方式。
一位鄰居“提醒”我們全家上下樓不能使用電梯,只能走樓梯,并迅速將我的個人信息和我家門牌號碼告知了物業和鄰居。物業甚至一度不允許我家汽車開進車庫。那一刻,明明沒有感染病毒的我,覺得自己差點成了故鄉的“罪人”。
在這間寬敞的隔離病房,我獨自一人過年。
“媽媽你在外面等我,進醫院容易交叉感染?!贝竽耆脑缟?,安撫好母親,我緊了緊臉上的口罩,迎著寒風走進了縣城老家的人民醫院,也是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診治的定點醫院之一。
掛號臺的工作人員戴著和我一樣的藍色醫用口罩,黑色鏡框后面是一雙年輕的眼睛,問我“掛什么科”。我吸了一口氣,說出了那句在腦海里反復練習了很久的話,“您好,我去過武漢,我想做一個檢查”。
艱難的決定
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2019年底,武漢傳出了“不明原因肺炎”風波。那時,我正在武漢出差,還曾到過后來鬧得滿城風雨的華南海鮮市場。我沒有想到大約20天后,所謂“不明原因肺炎”會被納入乙類傳染病,并按鼠疫、霍亂這兩種甲類傳染病管理。
17年前SARS時,我才剛學加減乘除的年紀,現在回想起來,沒有真正經歷過傳染病暴發的我,當時在武漢有太多保護措施沒做到位。盡管我出差前買了N95口罩,但出門戴上一直到晚上回到酒店才摘掉;提前買好的醫用手套居然碼數過大,并不能完全阻隔雙手和外界的接觸,我也沒有戴帽子。
2020年1月26日,中國疾控中心披露,華南海鮮市場西區七街和八街內部存在多家野生動物交易商鋪,該區域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的標本比較集中。而那里,我都曾停留過。
2020年1月1日,華南海鮮批發市場西區八街門口,張貼著休市整治的公告。
1月4日工作任務結束,我離開武漢。
關注新聞的我觀察到,武漢市衛健委在1月11日之前發布的通告中始終表示,“未發現明顯的人傳人證據,未發現醫務人員感染”,只是提醒市民必要時可佩戴口罩,如有發熱、呼吸道感染癥狀,特別是持續發熱不退,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通告并未提及什么樣的人群需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