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七巧板”災區第二課堂公益探訪活動第一期圓滿結束!
“幸福七巧板”的愛心志愿者們來到四川省安縣迎新鄉小學,開始為期一周的“第二課堂”公益探訪活動?!暗诙n堂”是“幸福七巧板”針對鄉村小學在主課之外的音樂、美術、體育、游戲等副科內容開展的支持活動,旨在為鄉村小學的孩子們帶去基礎課之外的快樂,關于想象,關于創造,關于美和快樂。
2008年9月7日, “幸福七巧板”的愛心志愿者們來到四川省安縣迎新鄉小學,開始為期一周的“第二課堂”公益探訪活動。
“第二課堂”是“幸福七巧板”針對鄉村小學在主課之外的音樂、美術、體育、游戲等副科內容開展的支持活動,旨在為鄉村小學的孩子們帶去基礎課之外的快樂,關于想象,關于創造,關于美和快樂。
迎新鄉小學建立在原校址的廢墟上,開學至今,學校僅有的十幾位語文、數學、英語老師幾乎承擔了學校13個班里所有的課程,其中還包括幼兒園的2個班。
在校方的配合下,志愿者將校內的一間空板房改造成一間小小的圖書室,圖書室內除了志愿者帶去的700多冊圖書外,還有價值上萬元的彩筆、蠟筆、籃球、羽毛球、電子琴、拼圖、橡皮泥等用于第二課堂教學的教具和玩具。
在與校方充分溝通后,志愿者在迎新鄉小學教導主任的安排下開始了自己的第二課堂教學,教學范圍涵蓋1~6年級,主要以美術、音樂、游戲、文學知識等課程為主。了解到校方的實際需要,其中3名志愿者還義不容辭的加入了語文、數學與英語的主課教學。
參與這次公益探訪的志愿者來自全國各地,帶來了與當地截然不同的教學思路和方式。在五年級音樂課上,歐陽老師的“我們自己的藍人樂隊”(音樂課),通過讓同學們體會勺子與飯盒敲擊的聲音、手拍桌面的聲音來體會音樂的存在。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逐漸領會了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并試圖在聲音里加入節奏。當這節課最終結束時,孩子們已經能夠興高采烈的敲著桌子,并用隨處可見的筆盒、飯勺演奏出屬于自己的獨特音樂了。
為了讓學生能夠得到更直觀的感受,志愿者袁老師在語文課《開國大典》上課前還特地找一位湖南籍的志愿者悉心學習湖南話,并在課堂上模仿電影里的聲音,讓學生們在身臨其境的同時充滿興趣的接受課本知識;美術課上,志愿者周老師教同學們充分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將自己的名字通過畫面表現出來;文學常識課上,志愿者黃老師的課上了近3個小時,同學們仍然興致盎然……
這些充滿創意和歡樂的第二課堂不僅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獲得了主課之外的知識和樂趣,也讓學校的老師們覺得受益匪淺,大受啟發。除了課下抓緊時間交流以外,課上,志愿者和在校老師也相互聽課,與學生一起獲得最直接的課堂感受。
活動期間,正趕上第24個教師節,志愿者和全校師生一起,表演了歌舞、朗誦等節目。在志愿者的參與下,全校師生的歡樂情緒達到頂點,節日成為名副其實的快樂海洋。
9月12日中午,第二課堂在袁老師的六年級美術課后正式宣告結束。此次第二課堂是“幸福七巧板”公益探訪活動的第一站,“我們的宗旨是傳遞創意和快樂。事實上在現在的邊遠地區,音樂、美術等老師依然非常缺乏,我們希望通過輕松、充滿創意和活力的教學,讓學生們體會到屬于藝術和體育獨特的快樂和幸福。‘第二課堂’將會一直做下去,將更多的快樂傳遞到更多的地方。就像我們說的,每個人都像一塊七巧板,我們用愛去拼成孩子們幸福的童年。”幸福七巧板的負責人馬老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