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半個大腦后,
人腦存在某種可塑性。在腦損傷發生后,這種可塑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填補損傷導致的腦功能喪失。有些病人在缺失半個大腦的情況下仍然能夠正常工作和生活。但對于神經網絡關系重新調整的機制,我們仍然知之甚少。
責任編輯:朱力遠
6名在童年時期接受了大腦半球切除手術的人的磁共振成像掃描圖,研究結果發表在《細胞報道》雜志上。
(本文首發于2020年1月30日《南方周末》)
人腦存在某種可塑性。在腦損傷發生后,這種可塑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填補損傷導致的腦功能喪失。有些病人在缺失半個大腦的情況下仍然能夠正常工作和生活。但對于神經網絡關系重新調整的機制,我們仍然知之甚少。
它由上千億個“零件”組成,不同的“零件”間形成錯綜復雜的關系網;它有超高的能效,完勝你見過的所有電器;它異常輕巧,一只手就能托起來;它被科學家稱為“全宇宙最復雜的裝置”,并且無時無刻不在支配著我們。它就是我們的腦。
對于人腦這樣復雜的結構,也許你會覺得只要稍稍出一點小“故障”,它就將無法正常運轉。沒錯,在神經科學領域,科學家和醫生報道過很多神經系統異常導致的怪異腦病。如果你不信,可以試試搜索科塔爾綜合征,這種疾病還有一個別稱:行尸走肉綜合征。
但情況也并沒有這么簡單。研究發現,人腦(或者說所有動物的腦)存在一種“可塑性”。在腦受到損傷后,這種可塑性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填補損傷導致的腦功能喪失。這些損傷可以非常大,甚至可以大到缺失一個腦半球,在這種情況下,有些病人仍然能夠正常地工作和生活。
別無選擇的手術
我們神經系統的細胞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神經元(神經細胞),一類是神經膠質細胞。其中神經元的作用是感知環境的刺激,將這些刺激轉化為電信號后傳遞給其他神經元,把來自其他神經元的電信號加以整合(“歸納”),以及控制機體的活動。當你的手不小心碰到滾燙的水壺時,你手上的感覺神經元會產生相應的電信號。這些電信號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