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如何利用人類
近幾年,頗有一些宣揚“狼性文化”的文藝作品出現。我個人基本不看,而且一直抱鄙夷姿態。道理很簡單,宣揚者無非是主張用狼性文化為自己爭取更大的生存機會。但是,允許我問一句:狼成功了嗎?目前的美洲,據說有一萬只狼存活。而狗呢?卻有五千萬只!你看到過中國城市有誰帶著狼出來遛彎的?作為同源的兄弟,狼與狗競爭,結果是完全的失??!狼吃人,狗利用人。這場競爭,對人有用的狗完勝!
責任編輯:劉小磊
《植物的欲望——植物眼中的世界》,[美]邁克爾·波倫著,王毅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15
(本文首發于2020年1月30日《南方周末》)
近幾年,頗有一些宣揚“狼性文化”的文藝作品出現。我個人基本不看,而且一直抱鄙夷姿態。道理很簡單,宣揚者無非是主張用狼性文化為自己爭取更大的生存機會。但是,允許我問一句:狼成功了嗎?目前的美洲,據說有一萬只狼存活。而狗呢?卻有五千萬只!你看到過中國城市有誰帶著狼出來遛彎的?作為同源的兄弟,狼與狗競爭,結果是完全的失??!狼吃人,狗利用人。這場競爭,對人有用的狗完勝!
如果說狗與人一樣都是動物,其中有一些相通,那么,說植物利用了人會讓大家覺得荒唐。但是,只要想想狼與狗的競爭就可以明白,為什么某些植物比起絕大多數同類來會更得到人類的青睞、喜愛以及廣泛傳播?還不是因為它們對人有用?它為自己精心設計的生存策略,通過有用于人而大獲成功。這個時候,你可以說是人利用了植物,但同時完全也可以說是植物利用了人。兩者都很對。
翻開邁克爾·波倫(MichaelPollan)的《植物的欲望》,首先看到的是對植物的推崇:“植物是自然界的煉金術士,是把水、土和陽光改造為一系列珍貴物質的專家,它們中的許多都超越了人類的想象能力,人類的生產力比它們要低得多?!笔前?!人們現在號稱自己會制造業了,但是你看見他們在車間里制造出米、面、包心菜了嗎?所有的植物,仍然無法像化工行業那樣拼湊集中化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