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否好聽也有規律可尋

德國科學家使用統計模型對大量的和弦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音樂之所以能給人帶來快樂,很可能是因為它給人帶來的不確定性和驚喜。

責任編輯:朱力遠

音樂為什么有如此的魅力?一些學者認為單一學科不足以解釋這一現象。

(本文首發于2020年1月30日《南方周末》)

德國科學家使用統計模型對大量的和弦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音樂之所以能給人帶來快樂,很可能是因為它給人帶來的不確定性和驚喜。

藝術展中平放的小便池《泉》、用膠帶黏在墻上的香蕉《笑匠》、從頭喵到尾的歌曲《彩虹貓》……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以視聽審美為特征的藝術創作,非常強調創作者的自我表達,甚至有些個性化表達常令外人難以理解。但即便如此,規律仍然是普遍存在的。

2019年12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認知和腦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就發現,音樂之所以能給人帶來快樂,很可能是因為聽歌時其給人帶來的不確定性和驚喜。

出乎預料的魅力

這一研究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研究的主要作者文森特·張(Vincent K.M.Cheung)等人根據愉悅度評分數據發現,令人很快樂的音樂主要是兩種情形,要么是低不確定性加上很高的驚喜程度,要么是高不確定性加上低驚喜程度。

不確定性情況和驚喜的程度涉及人聽音樂時的兩個微觀階段,不同于靜態的視覺藝術作品可以一下子展現在眼前,音樂作品是一個時間上流動的序列,聽了前面會本能地對后面產生期待或預測,聽者在產生期待和驗證期待之間會自然形成自己情感上的傾向。最新研究所發現的人的行為信息顯示,當人對下面的音樂比較確定,而事實卻打破了他們的預期的時候,這種高驚喜情況下愉悅程度更高;另外,當人對下面的音樂不太確定,結果卻與他們預期相符的時候,這種低驚喜程度也能有更高的愉悅度。

值得一提的是,該研究中使用的音樂素材不是完整歌曲,更沒有歌詞,而是和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