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雙年展】奇了怪了
正是移民成就了今日的“移城”上海。城市和人群的膨脹,使得上海發生的所有問題,好和不好,美和不美,都和膨脹有關
責任編輯:袁蕾 朱又可 實習生 陳伊瑋
一夜之間上海美術館變了個模樣。四匹動態各異的雕塑馬站在美術館東門外,160多只玻璃鋼做成的螞蟻爬滿了美術館大門外墻,它們依次向最高處的鐘樓攀升;路人熟悉的門前花壇變成了水田,茂盛的花叢變成了綠油油的水稻。
整個上海美術館外墻上,貼滿了8000多張以人民廣場為背景的照片。年代最遠的一張照片是一個小男孩站在今天美術館館址前身“上海跑馬廳”歡笑的照片。更早的時候,這里曾經是農民耕種的稻田。
1861年,英國人霍格讓英國駐滬領事出面,向當時的上海道臺要求劃出一圈土地作為跑馬場。要求得到了當時清朝地方官吏的默許?;舾癫唏R揚鞭,低價強征馬道圈內農田466畝,迫使三萬多戶農民離開家園,建成了號稱“遠東第一”的“上海跑馬廳”。
1949年新中國成立,首任上海市長陳毅收回跑馬廳,逐步改建成人民公園、人民廣場、人民大道等。當時的跑馬廳大樓改成了后來的上海圖書館,然后又變成了上海美術館。“跑馬廳時代的人民廣場,四周都是舊上海最有名的建筑。比如大光明電影院、國際飯店、青年會 (體育大廈)、大教堂、大世界、工人文化宮,加上新上海修建的上海市政府大廈、上海博物館、規劃館、歌劇院,這個城市的百年變化都看得到。”策展人張晴說。
張晴是一位新上海人。1949年的上海就已經是中國人口第一大城市了,其中85%是外地人,15%是本地人。在1978年以后,許多上海人開始向其它國家遷移,幾百萬外地人也從各地來到上海。
正是移民成就了今日的“移城”上海。城市和人群的膨脹,使得上海發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