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的戀曲與悲歌
三年前,在微信朋友圈里每天跟讀漆永祥先生回憶家鄉的文字,欲罷不能。后來中道輟筆,不勝悵然??蜌q,聞將出書,又不勝期待。今年,漆公惠贈,終于可以一氣讀完。中國是一個重史的國度,國史、方志、族譜、家乘,汗牛充棟。但似乎從來沒有一部嚴格意義上的村史。有之,請從《依稀識得故鄉痕——漆家山50年村史》開始。
責任編輯:劉小磊
《依稀識得故鄉痕——漆家山50年村史》漆永祥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
(本文首發于2020年1月30日《南方周末》)
三年前,在微信朋友圈里每天跟讀漆永祥先生回憶家鄉的文字,欲罷不能。后來中道輟筆,不勝悵然??蜌q,聞將出書,又不勝期待。今年,漆公惠贈,終于可以一氣讀完。中國是一個重史的國度,國史、方志、族譜、家乘,汗牛充棟。但似乎從來沒有一部嚴格意義上的村史。有之,請從《依稀識得故鄉痕——漆家山50年村史》開始。
漆公生于斯長于斯的漆家山,位于甘肅省定西地區漳縣馬泉鄉紫石村“。是黃土高原上一個貧寒閉塞的小山村”。所謂50年,是從作者出生的1965年算起,當時漆家山13個家族25戶人家130位村民,到作者動筆寫這部村史時的2015年止,13個家族63戶476人。當然,統計未必“絕對準確”。在今天,許多人連曾祖父的名、曾祖母的姓都忘了,即使是作者魂牽夢繞的地方,做這樣的田野調查也并不容易。
村史逾20萬言,分三卷。上卷記自然環境、醫療衛生、農林畜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中一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