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強烈無力感,在為定點醫院床位不夠買單”
據我所知,有的社區醫院醫生已經被打了,這讓我們很心寒。我們一天接幾十個咨詢電話,這沒有問題,但我們接到的電話有時候是侮辱性的。電話里說,你們不管我們,我們就把病人扔到你們醫院,朝你們護士吐口水……我們真正的壓力其實在這里。
這次我們從一月初就開始儲備物資。首先我要后勤給食堂搶購了一批食物,后來我在定點醫院的師兄弟告訴我有醫護人員感染,我又搶購防護用品,像N95口罩我準備了一萬個。
這兩天來我們中心分診的病人發生了一些變化,發熱病人中的疑似病例在下降,但是不發熱的疑似病例在增多。我們給一些不發熱病人檢測以后,發現除了發熱不吻合,其他三項都吻合——白細胞不高,淋巴細胞降低,肺部有毛玻璃一樣的改變。
責任編輯:何海寧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1月30日,醫護人員在工作間隙為自己鼓勁打氣。
據我所知,有的社區醫院醫生已經被打了,這讓我們很心寒。我們一天接幾十個咨詢電話,這沒有問題,但我們接到的電話有時候是侮辱性的。電話里說,你們不管我們,我們就把病人扔到你們醫院,朝你們護士吐口水……我們真正的壓力其實在這里。
這次我們從一月初就開始儲備物資。首先我要后勤給食堂搶購了一批食物,后來我在定點醫院的師兄弟告訴我有醫護人員感染,我又搶購防護用品,像N95口罩我準備了一萬個。
這兩天來我們中心分診的病人發生了一些變化,發熱病人中的疑似病例在下降,但是不發熱的疑似病例在增多。我們給一些不發熱病人檢測以后,發現除了發熱不吻合,其他三項都吻合——白細胞不高,淋巴細胞降低,肺部有毛玻璃一樣的改變。
2020年1月24日,武漢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發布第7號通告,對全市發熱市民進行分級分類診療篩查,由社區進行初篩診斷。自此,武漢市兩百余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成為戰“疫”的第一線。
一周過后,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四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掌門人”,聽他們自述個中甘苦。他們的所作所為和所見所思,勾勒出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中,醫療系統的毛細血管真實運作的圖景。
“矛盾在我們這里激化了”
秦琪(化名)武漢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
我們作為一個基層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之前對這種傳染病的接診能力基本上是沒有的。衛健委這次突然指定我們社區醫院作為分診單位,對我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我們立刻成立了分診臺,發熱病人只要來了我們都不推諉,連軸轉。從大年初一(2020年1月25日)早上開完會,一直到昨天(1月31日)下午,我們工作量比平時翻了很多倍,我們也不覺得累,能為武漢市盡一份職責,我們很驕傲。
但是現在……我們不是因為工作量大而傷心,我們是(因為)經常被病人騷擾。
30日那天有篇媒體報道出來,說社區醫院會給疑似病人開轉診單,然后調度車輛送到指定醫院。我馬上問衛健委領導,哪里有“轉診單”這回事?后來我把這篇文章給舉報了,因為它介紹的情況和我們現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中一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