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無證據表明武漢新冠病毒為人工編輯:訪石正麗合作者和數名中外專家
中國一家生物研究機構分析了此前發布的中華菊頭蝠分離所得相似度最高的病毒序列,四個鑲嵌體其中三個都有,“所以不存在人為,應該是天然存在”。
“如果發生過人工編輯,我們可以檢測到人工編輯的證據。在這種情況下,現在根本沒有證據表明人工編輯的情況存在?!?/blockquote>責任編輯:何海寧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中國一家生物研究機構分析了此前發布的中華菊頭蝠分離所得相似度最高的病毒序列,四個鑲嵌體其中三個都有,“所以不存在人為,應該是天然存在”。
“如果發生過人工編輯,我們可以檢測到人工編輯的證據。在這種情況下,現在根本沒有證據表明人工編輯的情況存在?!?/p>
1月29日,工作人員演示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研發實驗過程。
因為地處武漢疫區的中心,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以及旗下的P4實驗室,成為輿論的暴風眼,一直追蹤SARS病毒的研究員石正麗及其團隊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據《中國科學報》報道,2003年的SARS疫情之后,國家為了加大對新發傳染病病原研究,在武漢病毒研究所成立了生物安全最高等級P4級別的實驗室。近來,隨著武漢疫情的極速升級,武漢病毒所遭受到連串質疑,包括被疑病毒是從該所泄漏。
最新的質疑來自印度。2020年1月31日,生物學在線學術網站《bioRxiv》發表了印度研究人員Prashant Pradhan等人關于“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研究論文。論文指出,他們在當前引起大規模流行病疫情的2019-nCoV的突刺糖蛋白中,發現了4個僅存在2019-nCoV中的獨特鑲嵌體,其氨基酸殘留與艾滋病毒中的氨基酸一致或類似。而這種情況,不太可能在自然界中偶然出現。
該論文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廣泛爭論,并于2月2日正式被撤稿。發表該論文的《bioRxiv》是成立于2013年的生物科學開放獲取預印本資料庫,也是中國科學家展示學術成果,進行國際交流的一個平臺。上傳于此的論文暫未經過同行評議。
對此印度研究人員的結論,中國一家生物研究機構的研究員郵件回復南方周末記者稱,HIV病毒和武漢新冠病毒都為自然界存在,她所在研究機構分析了此前發布的中華菊頭蝠分離所得相似度最高的病毒序列,四個鑲嵌體其中三個都有,“所以不存在人為,應該是天然存在”。
2020年1月23日,《bioRxiv》發表了來自石正麗研究團隊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稱,成功從此次疫情中的一名武漢患者病例樣本中分離出武漢2019新冠病毒,這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