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療隊援漢日記

在生與死構筑的無奈當中,也有些閃著人性之光的事情。醫護人員發現,在有些病房,年輕人會主動照顧老人,病情輕的會照顧病情重的,守望相助。

醫療隊總能感受到來自陌生人的暖意。近幾日天氣轉暖,一些隊員會選擇步行上班??倳腥藫u下車窗說,是不是上班?要不要送你過去?進駐漢口醫院,醫療隊最先做的就是隔離工作?!拔覀冏钪匾囊粋€目標,就是要零感染回去?!?br />
隊伍之中,郭亞兵、李利、史麗莎都是小湯山醫護團隊成員,曾經奮戰在抗擊SARS疫情的最前線?!澳銜X得有一幫見過世面的人在領著你,信心一下子就提起來了?!?/blockquote>

責任編輯:何海寧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廣東醫療隊醫生在會診病情。(采訪對象供圖/圖)

(本文首發于2020年2月6日《南方周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刊“疫線報道”)

在生與死構筑的無奈當中,也有些閃著人性之光的事情。醫護人員發現,在有些病房,年輕人會主動照顧老人,病情輕的會照顧病情重的,守望相助。

醫療隊總能感受到來自陌生人的暖意。近幾日天氣轉暖,一些隊員會選擇步行上班??倳腥藫u下車窗說,是不是上班?要不要送你過去?

進駐漢口醫院,醫療隊最先做的就是隔離工作?!拔覀冏钪匾囊粋€目標,就是要零感染回去?!?/p>

隊伍之中,郭亞兵、李利、史麗莎都是小湯山醫護團隊成員,曾經奮戰在抗擊SARS疫情的最前線?!澳銜X得有一幫見過世面的人在領著你,信心一下子就提起來了?!?/p>

那名75歲的男性患者右胸突然疼得厲害。

他的血氧濃度從90%左右一下子掉到百分之五六十,按照臨床經驗判斷,可能是氣胸。但隔著防護服,無法使用聽診器進行判斷,患者命懸一線。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專家吳健鋒找來一臺超聲機,很快看到“肺點”,情況確為氣胸。清楚病情,接下來的穿刺治療,就順理成章了。氣體被引出,血氧飽和度上升,病人轉危為安。

吳健鋒是首批廣東醫療隊隊員,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他與其他127名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醫護人員自廣州出發,前往武漢支援。

他們所在的漢口醫院距離華南海鮮市場不遠,直線距離三公里,開車只要幾分鐘,是這次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重災區。

在馳援武漢的十余天中,這支醫療隊遇到了種種問題:人手不足、病人過多、物資緊缺、流程混亂,尤其受限于硬件設備。ICU必配儀器大多沒有,許多治療手段無法實施,這讓隊員們一度非常沮喪。

“剛來的時候總覺得好像無用武之地?!眳墙′h說,“后來一看,醫院有什么條件,我們就把這些條件挖掘好,把它用到極致?!?月31日那天,在漢口醫院實現了第一次可視化治療,這對他來說意義重大。

廣東醫療隊領隊、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科主任郭亞兵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醫療隊的重點任務是收治病人,分類隔離?!拔矣X得整個過程,從無序慢慢有序,從慌亂、不穩定,慢慢走向穩定與高效,到現在,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搶救病人了?!?/p>

最大難關:找氧氣

氧供不足,這是廣東醫療隊面臨的最大問題。

供氧有多重要?用醫療隊院感督導組組長、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醫師劉大鉞的話來說,氧氣供應得上,病人就會逐漸改善,沒有充足的氧氣,就會呼吸困難,導致死亡。

這原本不算個難關“。病人血氧不好了,可以上高流量。高流量不行,還有無創。無創不行,還有有創,還有ECMO(體外膜肺氧合)這一系列的呼吸支持手段,我們都掌握得非常熟練?!敝猩酱髮W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醫生司向無奈的是,即便他提到的呼吸機集體到位,也沒有辦法在漢口醫院使用。

漢口醫院中心供氧不足,氧壓不夠,本身的硬件設施不足以支持機器的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中一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