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大地震(續)】華爾街之死
政府該不該國有化私有公司?政府權力的邊界在哪里?美國是不是正在跑步進入社會主義,美利堅合眾國是不是正在變成美利堅聯合社會主義共和國?
責任編輯:余力
又一次,華爾街嗅到了死亡的氣息。這次,惹出大麻煩的是金融衍生品市場——這個市場的交易量相當于全球經濟總量的16倍,它是如此之大如此之脆弱,一旦發生問題,就足以讓華爾街死上N遍。為了避免市場崩潰,美國不惜使出挑戰法治和立國理念的非常措施
在過去兩周里,全世界都在屏息駐足,觀看著由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美國財長保爾森以及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總裁蓋特納這三個人導演的世紀大片:《美國金融危機大逃亡》。
幾乎每天都有讓人震驚的大事發生。頻率之快,或許只有1929年的那場大蕭條可以類比。
先是美國政府宣布接管美國最大的兩家住房抵押貸款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而且開出的幾乎是空頭支票,需要多少就開多少,這或許是全球最大規模的金融拯救。然后是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被收購,接著是美聯儲下屬的紐約儲備銀行以850億美元接管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
隨后這些大手筆一個接一個拯救的方式顯然仍然不能消除美國乃至全球金融體系崩潰的危險,美國財長又拋出了一個高達7000億美元的綜合救援計劃,并要求國會在本周內通過。最后是華爾街僅剩的也是最大的兩家投資銀行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被迫將其業務模式從投行轉型為傳統的銀行控股公司,并開始和銀行一樣接受金融監管當局的監管。
隨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轉型,再加上今年3月,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以超低價格收購,至此,“長久以來人們所熟知的華爾街——一群從事證券買賣、為客戶提供咨詢服務、同時比從事儲蓄和貸款業務的傳統銀行受到更少監管的獨立經紀公司——將告終結”?!度A爾街日報》本周一的一篇文章這樣寫道。
而這,還遠不是故事的結局。
挑戰立國理念
在以上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救助計劃中,挑戰法治、挑戰美國自由資本主義理念的事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
把瀕臨破產的私有金融巨頭公司國有化而不是讓其破產,并非是市場在發揮作用;在處置破產公司資產、以及財政部正在要求的用7000億美元納稅人資金全權處置按揭債券時,政府明顯是越過破產法院而把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這個國家最崇尚的恰恰是法治、小政府和市場經濟。
此外,為什么國有化AIG的是美聯儲而不是美國政府?在《聯邦儲備法案》中何曾有相關條文賦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