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工人缺口罩手套,志愿者募捐,居然遇到騙子
春節期間,受疫情影響,親朋好友都開啟了“云拜年”模式,清冷的城市街道空空蕩蕩,偶遇的只有穿著熒光馬甲的環衛工人,他們一直未停下工作。
責任編輯:汪韜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單位叮囑老董上班期間一定要戴好口罩和手套,“不戴的話就要扣錢”,可是老董和他的同事們直到2月3日才收到第1副防護手套。
翹首以待口罩的3天里,該男士找了各種各樣的借口來搪塞志愿者,比如順豐發貨延遲、貨物被政府截留等,甚至還發來一個順豐快遞單號“自證清白”。然而,志愿者很快發現此單號根本不存在,要求對方退款但對方拒不退款。無奈之下,志愿者只好撥打了報警電話。
這個漫長的冬季重新定義了口罩的地位。
春節期間,受疫情影響,親朋好友都開啟了“云拜年”模式,清冷的城市街道空空蕩蕩,偶遇的只有穿著熒光馬甲的環衛工人,他們一直未停下工作。
1月25日大年初一,空蕩蕩的上海街道,只有一位環衛工人在工作。
春節之前,北京師范大學大一學生牛雨農和朋友發起了“口罩北京”行動,調研環衛工人口罩佩戴情況。令他意外的是,一周時間內,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福州等十個城市的七百余位志愿者自發聚集成小分隊,調研了超過兩百位環衛工人。
這些志愿者主要是大學生和年輕職員,甚至還包括16歲的高中生。
全國十個城市調研訪談樣本量有限,非結構式訪談內容也很難進行城市間的橫向對比,但共識是:現實比預想的糟糕。
以“口罩北京”2020年1月31日發布的調查結果為例,46份有效問卷中,一半的受訪環衛工人在1月20日之前對疫情了解甚少,沒有采取任何防護措施;僅四分之一的受訪工人從單位領取到符合標準的口罩;盡管約八成的環衛工人在知道疫情后佩戴口罩工作,但口罩一天一換的不到一成。
調研之后,志愿者開始為環衛工人募資購買防護用具,但很難買到甚至遇到了騙子?!白D沐X可以花得出去”,成為志愿者微信群里最多的“祝?!?。
1月31日,“口罩深圳”團隊收到來自廣州某衛生材料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