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雷神山醫院:嚴防交叉感染,收治首批轉運患者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責任編輯:曹海東 顧策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雷神山醫院感染一科十五病區。
所有設備調試完畢后,雷神山醫院感染一科十五、十六病區將迎來第一批患者。湖北省腫瘤醫院的一位醫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最初幾天的患者將以輕癥為主,來自市內的各家醫院。
防止交叉感染理念體現在了雷神山醫院設計中。醫院平面設計圖顯示,每個隔離病區呈魚骨狀分布,中間是醫護通道和醫護工作區,病房分布在兩側。醫院可進行核酸檢測,核酸檢測位于醫院的“心臟”醫技樓。
進入雷神山醫院“萬人食堂”前,工人必須脫帽接受體溫檢測。食堂內部沒有椅子,工作人員用喇叭循環播放“排好隊,吃飯不許說話,吃完立即離開”。2月8日元宵節,工作人員煮了三大鍋湯圓,很快就被工人們分光。他們希望,這些湯圓能讓工人們感受到節日的溫暖。
火神山醫院收治首批患者4天后,2月8日,雷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使用,即將迎來首批患者。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武漢按照北京“小湯山”模式專門新建的第二家醫院,全院共設床位1500張,只有住院,不設門診。
2月8日上午,南方周末記者來到位于武漢江夏區的雷神山醫院探訪,已有兩個病區基本調試完畢,即將接收第一批患者。但根據現場的施工情況,整個雷神山醫院完全投入使用,尚需一段時間。
“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的最大優點,就是能夠接收大量的病人。將這些患者集中收治,切斷傳染源,也就減少了疫情傳播的可能?!贝饲?,一所軍醫大學援鄂醫療隊首席專家告訴南方周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