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大地震(續)】這里是死氣沉沉的風暴中心
直至傍晚6點,仍有年輕的雷曼員工陸續走出。仿佛事先約好,一個個不動聲色地掏出手機,對著公司標牌按下照相快門,然后轉頭,迅速離開。
責任編輯:余力 李小鳴
在風暴的中心,未必就是平靜。
雷曼倒后的華爾街,有彌漫不散的驚恐,有傾訴不盡的懊喪和埋怨,也有人人自危的緊張和不安。沿著金融的網絡,糟糕情緒跨過大西洋,沖入倫敦的金融城。
此時,有投資老兵為親歷動蕩而熱血澎湃,也有獵頭公司對尋找后路者打出口號:遠離華爾街。
牛氣仿佛頓然消減
9月20日,星期五,雷曼倒下當周的最后一個交易日。
華爾街11號,紐約證券交易所,這里是華爾街的心臟。
披著西裝,夾著包,下午四點半,一群神情疲憊的家伙們走出證券交易所。“抱歉,我就想趕快回到家里,跟老婆孩子過個好周末。”Williams一出大廳就長長吐一口氣,他婉拒了筆者喝一杯的邀請。“鬼知道下周的行情會咋樣,現在也實在不愿意想太多。”說完,他邁開大步擠進了人流。
交易所邊上,有個名叫“奔牛”(BullRun)的酒吧。要問這里人們的最愛動物,百分之百就是牛。
這條街道,連帶這里的人,都因著曾經長牛的繁榮和扎堆集結的金融機構而牛氣十足。統計說,有18萬人在華爾街發洋財。繁榮光景里,男人們西服革履,腋下夾著名牌公文包趾高氣揚;女士們時髦光鮮,挺胸闊步。多少人夢想著能在這里找到一席之地,開始實現自己的美國夢。
今天,華爾街頭,跟牛相關的物件還在,只是牛氣仿佛頓然消減了。
這背后的數字是2.5萬員工
紐約第七大道745號,離時代廣場幾步之遙。華爾街金融和百老匯歌舞交相輝映,晝夜熙熙攘攘。
雷曼大樓是洛克菲勒中心一帶林立商務樓中的沉默的一棵。這棵158歲的老樹,熬過了生平最漫長的一周。
15日,雷曼宣告破產。第四大投行成為美國金融史上迄今為止最大的犧牲品。此后幾天,紐約人看到雷曼員工們無聲擁抱、拂袖拭淚、抱著箱子離開雷曼大樓。圍觀者一定明白:這背后的數字是2.5萬員工。
有人成了千夫所指——雷曼的 CEO理查德·傅德。這可憐蟲的肖像被擺在雷曼大樓門口,供人簽名留言,雷曼員工都用了綠色粗線筆。嘆息、悲憤的臨別贈言竟成了雷曼這棵常青樹的最后一抹綠。
到了周五,霓虹依然在雷曼的大門外閃爍。大理石墻面上的公司銘牌一直不太顯眼,現在卻成了過往游客拍照留念的景點。直至傍晚6點,仍有年輕的雷曼員工陸續走出。仿佛事先約好,一個個不動聲色地掏出手機,對著公司標牌按下照相快門,然后轉頭,迅速離開。
拐過街角幾步路,有彩旗迎風招展,就是洛克菲勒中心里的休閑區。夕陽余暉還未褪去,溜冰酒吧(RinkBar)里已人影浮動,甜潤的小提琴提前奏起。但觥籌交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