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牌”評選三大爭議
現根據新的政策,質檢總局將不再直接參與“中國名牌產品”評選活動。不過,今年已在進行的中國名牌評選還將繼續。
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范傳貴
就在 “名牌產品”、“免檢產品”三鹿奶粉被曝光前,“免檢”、“名牌”已受業內質疑,9月初,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律師周澤向質檢總局發律師函,質疑名牌評選是否真實可信、合法有效。
9月10日,質檢總局質量司司長、副司長接受了南方周末專訪,回應對“中國名牌”評選的質疑。
此后不久,“三鹿”奶粉被曝有毒,蒙牛、伊利、光明奶業亦卷入毒奶粉事件,并均被取消“名牌產品”稱號。質檢總局亦自行廢止了“免檢”辦法。9月20日,質檢總局正式宣布不再直接參與中國名牌評選。9月22日,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因毒奶粉事件辭職。對“中國名牌”的關注也再度升溫。
這次由三鹿奶粉引發的毒奶粉事件,使公眾再次質疑由質檢總局組織的“中國名牌”評選是否真實可信。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律師周澤向質檢總局發出了律師函,質疑并建議質檢總局立即停止有關評選,不直接也不間接參與以后的評選。
2001年,國家質檢總局開始評選“中國名牌產品”,至今已評選了1975個“中國名牌&r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