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中小企業:
千千萬萬如王平工廠一樣的中小企業,是鏈接上下游的關鍵。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馮葉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千千萬萬如王平工廠一樣的中小企業,是鏈接上下游的關鍵。
2月10日,在上海一家公司,工作人員在車間內作業。
近一周來,北京、上海、江西、山東等地都已陸續下發穩定經濟的激勵措施。通過延期繳稅、貸款利息補貼、減免租金等方式馳援企業。
這些措施主要是為了幫助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中小企業。
根據工信部數據,截止到2018年底,全國中小企業數量已經超過3000萬家,個體工商戶數量超過7000萬戶。它們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以及80%以上的勞動就業。
恒大研究院在近日發布的一份疫情報告稱,伴隨疫情減弱,在春節期間對消費的壓抑很有可能出現“報復性”反彈,更為深邃的影響將體現在制造業。
生意停擺之后如何繼續
傅生正考慮賣房還債,因為疫情,手上的幾個項目都停擺了,公司年底結算,賬上只剩兩萬。
在浙江,他經營著一家污水、廢氣處理公司。因為浙江很早開啟了污染治理工作,當地同類企業少說也有三四十家,這些企業規模不大,大多只有十幾號人。
他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他們的公司大多采取“預付款”制度。例如一個100萬的中等規模項目,甲方會事先預付30%的金額,在工程全部完成并且驗收后才會支付剩余部分。而一些政府招標項目,甚至不會提供預付款。
但這30萬遠遠不夠項目開支。在環保處理這行,最大的成本是設備購買,這項費用需要由工程方墊付。而像傅生這樣的小企業主,沒有大額的固定資產和抵押,只能通過利息較高的民間短期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