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獨白丨《愛爾蘭人》:一個人從惡如流,然后呢?
雖然十提名零獲獎,但對于我來說,《愛爾蘭人》才是今年奧斯卡最佳電影。
責任編輯:朱又可
電影《愛爾蘭人》劇照
雖然十提名零獲獎,但對于我來說,《愛爾蘭人》才是今年奧斯卡最佳電影。
雖然是馬丁·斯科塞斯最賣力的一部黑幫電影,《愛爾蘭人》其實并不那么黑幫。斯科塞斯有以這部個人史詩片為羅伯特·德尼羅、喬·佩西和阿爾·帕西諾三個傳奇完成一次天鵝絕唱的野心,因此他必須撇除類型電影的條條框框,把觀眾引領到對黑幫的本質要素:惡,和對人的本質要素:愛與死亡這三者的思考上。
因為這三者,這部電影更接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或者克爾凱格爾的倫理學。
當中最關鍵的當然是惡。在天上有星空、心中有道德律這樣一個理性世界里,為什么還選擇惡?唯一的答案就是這個理性世界并不存在。
《愛爾蘭人》把對惡的選擇推到極致,綽號“愛爾蘭人”的職業殺手弗蘭克(羅伯特·德尼羅飾),不但一次次選擇了惡,他簡直是從惡如流,視惡為生存于世的理所當然。因此他才能厚顏面對自己的家庭,才能殺人時面不改色,一如電影原著的名字《聽說你會刷房子》——要想殺人不成為道德壓力,你只需要轉而關心那間被血濺污的房子,忽略血從何來,只需刷白還原,一切就好像沒有發生。
姜當然是老的辣,何況這電影匯聚了四匹老姜。于是《愛爾蘭人》得以有條不紊、華麗地展現了美國的地下法則,穿梭于這些法則之間完美運行的惡,一切犯罪都如電影本身一般行云流水,讓我們幾乎可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