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全解密】出艙密訓全披露把動作帶到天上,把事故消除在地面

水槽訓練,并不像在水立方游泳那樣輕松簡單。十分鐘過去了,感覺比較累了,沒勁了。就在你沒勁了的時候,正式訓練開始了。

責任編輯:曹筠武 孟登科 實習生 王霞

■四大地面功課:水槽模擬失重、出艙模擬、艙外服試驗和心理相容性訓練。
■10年里,航天員共接受了8大類58個專業的訓練,被稱為上天的“58個階梯”。

水槽:水下的人造太空
頭一次進水槽,翟志剛有些興奮,他走來走去,動作量也都比較大,沒注意保持體力。水槽訓練,并不像在水立方游泳那樣輕松簡單。十分鐘過去了,感覺比較累了,沒勁了。就在你沒勁了的時候,正式訓練開始了。

中國航天員訓練中心(簡稱“航天員中心”)模擬失重水槽的三層大廳門口,正面墻上是一段醒目的標語:“每一起事故的背后,都有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神七航天員“太空行走”的訓練,在這條標語的時刻提醒下進行。

神五、神六空中的所有操作都可以在地面模擬,但神七艙外活動狀態在地面是無法完全真實模擬的。人在地面上的五大基礎動作即坐、立、行、跑、跳,在天上就都不靈了。這就需要事先周到的地面設計和訓練來改善和預防航天活動的操作欠缺。這些訓練都將在水槽中完成。

模擬失重水槽是出艙活動地面模擬訓練的關鍵設備。這座建成于2007年的水槽直徑二十多米,深十多米,水槽內放置一座按真實飛船全尺寸建造的獨立艙段,用以航天員身著水下訓練服進行艙外活動的模擬訓練。“水槽”的全名叫大型中性浮力模擬水槽,簡單來說,就是在地面模擬的太空失重設施,在水槽里就可以開展完成艙外活動任務所需的訓練。所謂中性,就是施加在物體上的重力與浮力大小相等,在水中既不上浮也不下沉,維持一種隨遇平衡狀態。

美國航天員在修復哈勃望遠鏡的“近視眼”和“顫抖癥”時,事先在水槽里進行了四百多小時的訓練。

神五“神六”主要是依賴艙內本身的自動化,但神七是以航天員操作為主,地面只是做支持輔助工作。比如,上天之后,航天員要脫下艙內服,從架子上取下艙外服裝,打開來,重新安裝,氣瓶、凈化罐都要在出艙前從艙壁上取下來安裝,把各種氣液路管連接好,然后進行測試,合格了才能出艙。

這所有的工作對航天員的體能和心理帶來了很大的考驗。

神七航天員翟志剛第一次穿著艙外服到水下訓練,頭一個感受就是累,尤其是上肢,在失重條件下全靠手來控制身體,只要艙門一打開,人體一出艙門,抓住扶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