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輕商鋪負擔、筑牢社區防線,抗疫中的地產力量
房地產行業在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體現出了國民經濟主體力量的責任和擔當。直接捐贈解決了抗疫一線的燃眉之急,租金減免消減了商戶的后顧之憂;而此刻奮戰在一線的物業保潔、保安、物業管理人員,成為基層防疫的主體力量,筑牢社區防疫關鍵防線。這讓房地產成為此次抗疫過程中經濟援助最多、投入人力最多的行業之一。
房地產行業在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體現出了國民經濟主體力量的責任和擔當。直接捐贈解決了抗疫一線的燃眉之急,租金減免消減了商戶的后顧之憂;而此刻奮戰在一線的物業保潔、保安、物業管理人員,成為基層防疫的主體力量,筑牢社區防疫關鍵防線。這讓房地產成為此次抗疫過程中經濟援助最多、投入人力最多的行業之一。
1月23日武漢“封城”消息傳來,疫情嚴重影響正式開始輻射全國,防控形勢嚴峻,醫護人員超負荷工作、物資告急的消息牽動全國人心。企業紛紛利用自身的業務和資源能力,聚焦前線醫療工作者、居民、弱勢群體在不同場景下面臨的困境,提供及時援助。在此背景下,房地產企業支援行動體現出響應速度快、捐贈金額多的特點,在捐款捐物之余,不少企業還利用自身資源為一線提供支持,幫助商戶、業主等相利益關方降低影響,共同度過難關。
快速響應,解決物資供應難題
1月23日,便有房地產企業開始行動發起捐款支援一線,融創中國、花樣年華集團分別捐贈1000萬元、600萬元。隨后,恒大、碧桂園、萬科、龍湖、綠地、世茂、復星、新城控股、佳兆業、星河灣、雅居樂、建業地產、遠洋集團等龍頭企業紛紛作出表率,根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月5日,已有超過150家房地產企業向武漢援助資金超過20億元人民幣。
企業捐資捐物援助方式有兩種:一是直接捐款至武漢市慈善總會或疫情防控指揮部指定賬戶,這對企業來說是比較省事的做法,也是大部分地產企業選擇支援一線的方式,款項的使用和支配全權由受助單位決定。這種方式存在風險是受助單位可能由于周轉或其他問題,無法將物資第一時間配齊到一線的醫護工作者手中。二是利用自身強大供應鏈、全球貿易優勢,自行采購、調配醫用物資,送往前線。例如,碧桂園、綠地、奧園、復星等企業啟動全球醫療物資采購方案,在短期內,形成特別工作組,統籌解決物資采購、海關過關、物流運輸、醫院對接問題,將口罩、防護服、護目鏡、防護頭盔等醫用物資第一時間送達一線。這種方法考驗企業短時間內調度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和部門執行力,能夠確保物資及時抵達。
發揮自身優勢,出人出力出房間
一些多元化房地產集團或平臺企業,在捐款捐物外,還利用自身在酒店、貿易、家裝、物業、后勤等方面優勢,為醫護人員和居民提供及時的支持和服務,體現出危難時期的責任感和專業性。
援建醫院。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除武漢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外,全國各地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啟動建設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病例的醫院,安置隔離病人。美的置業利用參股企業優勢,快速召集員工,連夜制定疫情醫院整裝衛浴解決方案,安排工廠啟動生產機器,為各地“小湯山”醫院快速建設做好整裝浴室配套保障。
物業支持。武漢“小湯山”醫院建成后,醫院運轉亟需專業的物業服務,武漢向全國各地專業的物業管理人員求助。7家物業公司第一批64人的物業管理服務隊伍率先上前往一線,其中包括萬科、金地等7家物業企業。值得注意的是,萬科物業武漢公司接到武漢市物業協會通知后,在公司內部征集志愿者,就有40人報名。2月1日,萬科物業首批10名志愿者抵達武漢火神山醫院,已開始醫院開荒、保潔、消殺工作。
物資調度。湖北疫情危急情況牽動著全球華人的心,很多海外企業家、公民、學生組織發起境外采購支援祖國抗擊疫情,但由于多個地區停止飛往中國的航班,加上國內海關檢查、審批、稅收等重重關卡手續,影響物資配送的速度和效率。綠地集團了解到該情況后,安排旗下全球商品貿易港集團負責海外聯絡及物資承運,并聯絡東航協調航班,對接上海海關開通進口捐贈物資綠色通道,給予快速通關,開辟出一條海外捐贈抵達國內的“綠色通道”,幫助海外捐贈第一時間運達國內。
蔬菜供應。封城、交通限行后,武漢市民日常生活不可避免收到影響,繼捐贈現金2億元后,恒大人壽向武漢市捐贈5000噸蔬菜,組織多人在山東、河北、貴州、云南、廣東、四川等地籌集采購,助力保障武漢市民吃上新鮮蔬菜,穩定當地菜價,在十多天內每天還向武漢市無償供應超300噸新鮮蔬菜。
住所提供。考慮到醫護人員因封城、機動車限行遭遇的不便,擁有酒店、公寓的地產企業就近為醫護人員提供免費的餐食與住所。綠地集團旗下武漢綠地鉑瑞酒店、摩奇酒店提供房間數百余間,為武漢一線醫護人員、援鄂醫療隊提供免費提供食宿保障。
做好社區防疫,解決業主難題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最基本單元,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社區物業擔當了基層疫情防控的主體責任,有助于解決防疫 “最后一公里”抓手問題,減輕政府、醫療機構的負擔,發揮基層社會力量在疫情防控、協同管理的積極作用。
物業公司防疫工作主要體現在嚴格排查登記、及時消毒殺毒、高效透明溝通、開展科普宣傳這四個方面。防疫工作的細致程度,從側面反映了企業服務能力,及對業主負責的態度。我們看到大多數物業公司都能夠做到協助所在社區做好住戶排查工作,對來訪人員逐一進行體溫檢測;嚴格把控小區人員和車輛登記管理,符合防疫規定后方可進入;對于電梯、公園、走廊等公共場所,加強每日清潔消毒、通風換氣;還利用業主群、公眾號、服務號、物業App等渠道,向業主及時科普、宣傳防疫信息,通報本社區疫情,及時透明溝通。
在基本工作之外,一些社區綜合考慮防疫給業主帶來的不便,開通特殊服務解決業主難題。萬科部分社區為社區為業主準備了醫藥便民箱、溫度計、酒精、口罩、感冒藥等醫用物品,以備不時之需;恒大設置惠民點為業主提供蔬菜、水果、肉蛋等物資;碧桂園多個社區為業主提供統一采購服務,統計業主需求清單,直接送到業主門口;富力、保利、融創、遠洋等物業利用合作醫療機構為業主提供疫情查詢和線上義診服務,解答居民關于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疑問。
降低商戶影響,保障后續經營
地產企業支援抗擊疫情最為人稱道的行動之一是減免受影響商戶的租金。疫情時值春節,餐飲、服務業聚集的商場無一例外受到重創,本應顧客絡繹不絕的旺季,如今卻無法開業,商戶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對此,多家商業地產企業采取減免租金、服務費用的舉措,減輕商戶負擔。
根據中國網財經的統計,截至2月9日,全國已有逾100家企業給予旗下商戶租金減免優惠。在減租力度方面,超四成企業免除商戶租金及物業費,免租時間最長達36天;近六成企業采取租金減半策略,減半時間最長達67天。
例如,萬達于1月28日宣布,對全國各地所有萬達廣場的商戶自1月24日-2月25日時間內的租金及物業費實行全免政策,預計減免租金額度達到30-40億元。龍湖集團與1月30日宣布,對旗下商場的所有商戶2020年1月25日至2020年3月31日期間,租金費用減半,覆蓋龍湖商業所在的10座城市39座商場,超過4500家合作品牌。
近年來,房地產行業整體面臨下行趨勢,今年受疫情影響導致項目停工、售樓處關閉,進一步給行業帶來挫傷。根據貝殼研究院聯合中房經聯關于《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對中國房產經紀影響》的問卷調查,80%受訪專家認為一季度市場交易量將下滑,約1/3受訪專家認為市場交易量將下跌50%以上。
在此情景下,不少地產企業仍采取了減免租金的舉措,體現企業在關鍵時刻雪中送炭、與利益相關方攜手共度難關的社會責任感,也是企業著眼長遠的理性考量。通過減免租金,一方面減輕了商鋪在特殊時期的經營負擔,一方面也穩定了企業和商鋪業主的關系,減少商戶短時間內迅速流失,有利于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房地產行業在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體現出了國民經濟主體力量的責任和擔當。直接捐贈解決了抗疫一線的燃眉之急,租金減免消減了商戶的后顧之憂。而此刻奮戰在一線的物業保潔、保安、物業管理人員,成為基層防疫的主體力量,筑牢社區防疫關鍵防線。這讓房地產成為此次抗疫過程中經濟援助最多、投入人力最多的行業之一。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房地產行業援助仍存在手段較為傳統、技術貢獻少、缺乏對供應商的關注等問題。為此我們建議:
一是優化服務能力,為業主提供更精準的服務。業主的家庭成員、工作模式、年齡結構都有所不同,受疫情影響的情境多少會有所差異,如上班族面臨的通勤風險問題,老年人面臨信息接收遲緩問題,小孩面臨免疫力較弱問題等,房地產企業需進一步優化服務能力,利用所掌握的業主數據,為不同的業主提供更細致的服務。
二是考慮合作伙伴面臨的風險,提前制定預案。房地產交易、施工暫停,給供應鏈帶來的主要問題是工程無法按期交付,項目面臨人力資源短缺、材料積壓、資金鏈斷裂等風險。企業應該在第一時間和供應商、承建商溝通,分析在采購、物流、資金、人員等方面的風險,作出及時的預案。隨后逐步復工過程中需要考慮建筑工程作業人員流動性大、異地務工人員多的特點,敦促建設單位制定細化的復工防疫應急預案和舉措,保障施工現場的工作人員的安全。若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房企還需注意強化對各項目工地的質量安全管理,避免因趕工交付、加快周轉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三是加快智慧社區的創新合作。本次抗疫過程再次凸顯了多方合作的重要性,房地產企業接下來需考慮以社區為陣地擴大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改變物業、安防、家居、醫療、電商等供應商各自為政的局面,利用互聯網技術,進一步整合安防應用、醫療平臺、金融服務、教育平臺、電信運營商等,提供一體化的便捷高效服務,滿足居民生活、工作、學習需要,也有助于解決突發事件中物業運營負擔。
希望隨著企業社會責任行動的深入,越來越多房企能夠擺脫捐款捐物的單一模式,尋求自身強大的資源鏈與社會需求結合之處,解決由于突發事件帶來的多重社會問題,更充分地發揮房地產行業的積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