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全解密】為經濟,為國防,還是為復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意義

中國的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是什么?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載人航天既不能促進經濟增長,也不能抵御外來侵略,怎么靠它實現大國崛起與國家復興?

責任編輯:朱力遠

按照所占GDP百分比計算,載人航天是有史以來花費最大的工程,超過了金字塔、長城、大教堂以及各時代的奇跡工程,但它對工業經濟的貢獻又很有限。既然回報有限,為何大國還要樂此不疲地搞下去呢?

普通人大都把“神舟”飛船的發射看成一場全國性的慶典,把航天員高難度的操作當作高科技雜技來欣賞。但直覺告訴我們,耗費巨資搞載人航天不僅僅是為了這樣一場“秀”。其背后一定有更深刻的緣由。

不是經濟因素。從美國、俄羅斯的載人航天活動來看,載人航天還看不到明顯的經濟回報,對宇航工業以外的其他工業部門的拉動也極其有限。在GDP排名靠前的國家里,日本、德國、英國、法國都沒有獨立開展過載人航天活動。但這并未影響他們在其他科技領域的創新實力。

不是國防需要。相同的錢能發展更多類似洲際導彈那樣的“殺手锏”武器。由人親自操控的太空武器基地不但前景渺茫而且自身非常脆弱。偵察衛星也比宇航員高效得多。

中國到底能從載人航天中獲得怎樣的收益呢?讓我們看看官方文件怎么說:《2006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開宗明義地指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原則是:“堅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滿足國家需求,體現國家意志。中國將發展航天事業作為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項強國興邦的戰略舉措,作為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保持航天事業長期、穩定的發展。”

請注意上文的措辭,中國發展載人航天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增進對科學的了解(無人航天任務花費更少,但取得的科學發現更多),而是為了“服從和服務于國家整體發展戰略”。

中國的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是什么?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載人航天既不能促進經濟增長,也不能抵御外來侵略,怎么靠它實現大國崛起與國家復興?讓我們從歷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