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京毅案腐敗探源
一部模糊的法律,讓郭京毅成為解釋法律的權威。一部當初被指有保護主義傾向的法律,卻被部分輿論當作他“賣國”的證據,有相當一部分評論認為,中國對外資并購的法律存在漏洞。究竟“十號文”是個怎樣的規定,郭京毅案到底是不是所謂 “立法腐敗”?
責任編輯:李小鳴 鄧科
一部模糊的法律,讓郭京毅成為解釋法律的權威。一部當初被指有保護主義傾向的法律,卻被部分輿論當作他“賣國”的證據,有相當一部分評論認為,中國對外資并購的法律存在漏洞。究竟“十號文”是個怎樣的規定,郭京毅案到底是不是所謂 “立法腐敗”?
郭京毅的落馬在商務部引起很大震動。“條法司就是個務虛的機構,沒有人想到它會出事。”一位商務部官員說。
在商務部官方介紹中,條法司前兩項重要職能是,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和規章;提出我國經濟貿易方面的法規之間及其與國際多雙邊經貿條約和協定之間銜接的意見。
知情人稱,涉案的郭京毅和思峰律師事務所,曾共同參與制定近幾年最重要的外資并購規章——其中包括2006年8月出臺的《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簡稱“十號文”),由商務部、國資委、稅務總局、工商總局、證監會和外匯管理局6部委聯合公布。
&nb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