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會不斷出現,但是有規律”
2020年除夕夜,上海師范大學教授張劍光接到新華出版社編輯電話,商量重版他的《三千年疫情》。他一口答應,連夜動筆增補。六天后,張劍光的《中國抗疫簡史》在多個數字平臺上線,免費開放閱讀。
責任編輯:劉悠翔
《中國抗疫簡史》書影。
2020年除夕夜,上海師范大學教授張劍光接到新華出版社編輯電話,商量重版他的《三千年疫情》。他一口答應,連夜動筆增補。六天后,張劍光的《中國抗疫簡史》在多個數字平臺上線,免費開放閱讀。
連日來,媒體邀請他撰稿,公眾號請求文章授權,某省委宣傳部也找到張劍光,想復印書的新版序言派發出去。
1995年,江西高校出版社編輯陳昌怡找到張劍光和他叔叔,請他們聯手寫中國傳染病史。張劍光的叔叔學教育史,在醫學院任職。叔叔問張劍光:可以寫嗎?他回答寫不了。隔了一年,陳昌怡又來問,張劍光不好意思再推辭,便簽了合同。他如今感慨:這位中文系出身的編輯對疫病問題的敏感性值得欽佩。
《三千年疫情》出版不久,張劍光接到電話,對方稱自己是中央十臺的,要來采訪他,了解中國古代怎樣預防流感。當時,張劍光家里沒有有線電視,不知道有中央十臺,他懷疑對方身份是假的,拒絕了。
2020年1月1日,張劍光曾在微博回憶《三千年疫情》的出版往事。這天他看到武漢八人造謠被處理的消息,網傳肺炎讓他心生警惕,于是借微博委婉提醒。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那時候話不敢明講?!?/p>
張劍光時刻關注著新冠肺炎疫情進展,每天轉發相關微博二三十條。疫情之初,他提出武漢應學習1988年上海甲肝爆發時分區域分層次隔離,當時遭到網友嘲笑:“你比武漢市長還要聰明?!?/p>
“按我的理解就是隔離慢了?!睆垊馊缃裾f道。2020年2月10日,一直在上海家中隔離的張劍光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電話采訪。
《黃帝內經》(金刻本)書影。這部現存最早的中醫典籍論述了瘟疫的傳染性、臨床表現,以及發病與氣候的關系。
“刺史在疫情問題上都會聽醫生的”
南方周末:古代醫生如何研究和治療疫???
張劍光:早期求助于巫,后來醫從巫中分離出來。漢代以后有明確記載,醫生不斷試驗藥方來治療疫病。過程和今天一樣,新的疫病一開始治不好,不斷尋找藥方,最后發現某種藥可以治好。像蘇軾多次遇到疫情,撰有醫藥雜說及醫方,后人將其一部分并入《蘇沈良方》。但他的醫方在有的地方有效,有的地方沒效,還是需要對癥下藥。
我想說的是,人們對疫病的認識早在先秦就慢慢有了。等到了明清,醫生越來越多,傳染病被歸為瘟病,有學派專門研究瘟病,對疫病的研究和認識越分越細,針對性越來越強。
南方周末:古代中央會組織醫生系統地研究疫病嗎?
張劍光:古代中央或者地方政府機構里有醫生,唐代叫醫學博士,相當于現在學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