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中小微企業: “挺過這關,就像生過病的人會有抗體” | 阻擊NCP

五位來自不同行業的中小微企業主,講述他們在疫情下如何自救

責任編輯:周建平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2020年第2期)

五位來自不同行業的中小微企業主,講述他們在疫情下如何自救

1月26日,行人在武漢楚河漢街上行走  圖/ 新華社記者 熊琦

今年1月底以來,受“封城”、“交通管制”、“人員管控”、“延緩復工”等抗疫舉措的影響,全國千萬中小微企業無不經歷著一場生死歷練。所有企業都在盤算著同一道數學題——我們的現金流還能撐多久?

面對疫情,當前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狀態如何?它們該如何緩解壓力和自救?我們找到了五位來自不同行業的中小微企業主,他們分別來自餐飲業、旅游業、制造業、健身以及美發行業。以下是他們的自述:

“大家會因為我們的店名而排斥我們嗎?”

某湖北菜餐飲店老板   W先生

坐標:北京  年齡:80后  員工:5人左右

我的情況有點特殊。一我是武漢人,雖然從去年到今年都沒回過武漢;二我們店經營的就是湖北菜,而且店名里就有“武漢”兩個字。

過幾天我是打算先上外賣,但是因為上面兩條原因,特別是第二條,有些問題我還沒想好。

外賣平臺上,大家會不會因為我們的店名就排斥我們。我們要不要把“武漢”兩個字去掉,也不賣熱干面了,別人可能還會點進來看看;或者我還是保留“武漢”,但是我把店里的情況跟大家說明白,包括我們在疫情前后都沒有出過北京,我們的制作過程、原料來源等等。

我還是傾向于開誠布公,但是我不太知道這在外賣平臺上該如何體現,因為那上面也寫不了這么多字。

過年期間我也沒什么事,有時會刷下點評平臺,看看用戶的評論。有一次,我還真遇到有人點評說,“他們家是武漢菜,我是疫情爆發前去吃的,要是擱現在,我肯定不會去?!?/p>

只是我沒辦法等到疫情結束再去營業。2019年,我們店本來就活得比較艱難,疫情更是雪上加霜。

我是2014年開始做餐飲的,原本店開在簋街,三年多后,因為某些資質問題,不得不換地方。那之后,我在家休息了一年多。不是我想休,主要是因為我們這樣的小餐飲店要在北京找到合適的鋪子,太難了。直到2018年7月,我終于定下了現在國貿的這個門面,使用面積在100平米左右,一個月的房租是六萬元。

當時中介一頓推銷,告訴我這里的生意很好,轉手率也不高。但直到我做了半年,跟周邊的商家熟悉后,他們才告訴我中介完全是在胡謅。在我接手前,這個門面一年半內已換了三家,房租還是四萬時,店家還能掙錢,漲到六萬就完全是給房東打工了。

2019年哼哧哼哧忙下來,也就剛剛平賬,還不算前期裝修等投入的大幾十萬。每個月除了運營成本,我還得還貸款。

這半個月來,只有物業聯系過我,告訴我不要開門,整個大樓因為延緩復工,入口都給攔住了。不過我們的鋪面朝街還有一個門,所以我想了下,還是決定先試著營業,但只做外賣生意。要活下來,我們就不能歇業太久。

今年正月十五,W先生在店里給自己煮了一碗熱干面,又下了一碗湯圓。他告訴記者,這幾天外賣的日訂單數都在10單以內,大多來自熟客

前幾天我看到一則新聞,講的是北京出臺了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16條措施,里面提到了減免中小微企業房租。如果是承租的京內市及區屬國有企業房產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可以免收2月份房租;如果是承租其他經營用房的,鼓勵業主(房東)為租戶減免租金,具體由雙方協商解決。

能有政策出臺是好的,但是我們這種租賃屬于后者,還是以“鼓勵減免”為主。按照政策,他們免或者不免,也都在情理之中。我雖然很認一個道理,就是你不能總指望著別人來救你,你得先自救,但我還是希望能更快地出臺更多可落地政策細則。

對小餐飲店來說,目前生存是挺艱難的,這當然有我們自己的問題。2019年我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就兩個,一是解決現金流,一是解決團隊建設,但其實到年底都沒有很好地解決。所以我也知道,疫情只是一個催化劑,放大了你原本的問題。如果你之前團隊建設和現金流控制都很好,抵擋幾個月是沒問題的。當然也有運氣不好的,比如我隔壁那家,年初剛剛簽了租房合同,原本想著過完年裝修開業,這下好了,不知道什么時候是個頭。

這次回來店里,本來我爸媽也想來,但我沒同意。我最早開店,其實就是爸媽從武漢過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