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后企業應對疫情危機的幾個關鍵考量

2月10以來企業逐步復工復產。強化疫情防控與重啟企業生產鏈條成為企業同時面臨的兩條戰線。企業需要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盡快評估疫情對業務的影響,建立應對疫情危機的有力舉措,同時重點關注員工激勵與心理健康,強化情感紐帶。

責任編輯:孫孝文

2月10以來企業逐步復工復產。強化疫情防控與重啟企業生產鏈條成為企業同時面臨的兩條戰線。企業需要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盡快評估疫情對業務的影響,建立應對疫情危機的有力舉措,同時重點關注員工激勵與心理健康,強化情感紐帶。

2019年12月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病毒(COViD-19)迅速成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企業一方面積極向醫院、社會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對抗疫情(據責任云統計,截止至2月13日,包括國企、民企、外企在內的2968家企業累計捐款235.4億人民幣);一方面企業自身也面臨著在危機中生存和發展的嚴峻挑戰。

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傳播和影響還沒有到達平臺期,但已對經濟形勢產生了嚴重影響。近日,英商會和美商會分別對各自的100多家會員企業進行了摸底調查,聚焦于疫情對中國經濟和企業營收及員工上班等問題的影響。從美商會的問卷調查來看, 87%的受訪企業認為疫情將直接影響2020年度營收; 16%的企業認為下滑程度很高。英商會的調查結果顯示,97%受訪企業(實體及服務行業)認為疫情的影響是嚴重負面的,大多數企業預計回歸正常運營的時間節點在2月或3月底?!吨袣W商業評論》對995家中小企業也做了調研,發現1/3的企業預計2020年營業收入下降幅度會超過50%,大多數企業賬上余額只能維持三個月,全國數以千萬計的企業近期會面臨應收和現金流的危機。

2月 9日,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了《關于切實加強疫情科學防控 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按照科學、合理、適度、管用的原則制定針對性措施,既要切實做好春節后返程和復工復產后的疫情防控工作,確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又要及時協調解決復工復產中的困難和問題,盡早恢復正常生產,為疫情防控提供充足的物資保障,為穩定經濟社會大局提供有力支撐。

伴隨2月10日逐漸復工復產,危機管理以及危機后恢復性工作已經成為當前企業面臨的實質性緊迫任務。

從可持續發展角度重新理解風險管控和危機管理

我在《可持續商業領導力》模型中,專門將危機管理和風險管控作為企業實現可持續商業領導力的6大關鍵素來之一來考量。

風險和危機管理所面對的挑戰,在于其自身的不確定性。但是,危機的出現,在偶然性之外,有其必然性,任何的危機,都有一個由問題到風險到爆發的演進過程。風險和危機管理要做的,就是在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間,找到其起源、發展、爆發、消退的邏輯以及參與這一邏輯全生命周期的整合因素。

因此,風險和危機的應對和管理不是一時一事,而是持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根據危機出現和消退的規律,可以從準備期、處理期、恢復期、完善期四個階段考量。以事先建立起來的企業風險管理體系為基礎,在每個階段實施必要的行動,并對全過程進行計劃-執行-檢驗-改善的循環(也稱之為PDCA循環法)。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可以在應對危機和風險中拿出有效的措施,更在于動態化管理和不斷提升管理的能力。企業風險管理體系應當建立在可持續商業的理念之上,以負責任經營和創造多重利益相關方價值為宗旨;確立明確的可執行、可追溯、可測量、可評估的目標;夯實從問題到風險到危機應對的公司治理體系、日常管理體系和突發事件反應體系;持續地培養從領導層到執行層到員工層的管理和應對能力;儲備和調動內外相關的可利用的支持性資源。

在管理風險和危機過程中,要根據危機和風險的性質、影響范圍、影響程度,管理好與利益相關方(員工、供應商、客戶、合作伙伴、社區和社群、政府和監管部門、媒體等)的溝通,以及合理充分的介入。信息的及時性、公正性、權威性、透明性尤為重要。利益相關方的合理參與,有助于平緩危機和風險的影響程度,也有助于形成協調的力量,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化解危機、降低風險。

對企業應對當前疫情危機的建議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進入關鍵階段以及企業復工復產,一方面,企業需要做好防控措施防止疫情進一步蔓延,另一方面需要重啟生產鏈,有序復工復產。對于企業復工后如何應對疫情危機,建議如下:

一是啟動危機應對機制。首先,建議企業成立疫情危機領導小組,迅速但理性冷靜、專注而兼顧全局地對危機的性質、危害程度、級別和范圍進行合理判斷。建立起危機應對的責任架構和協調機制,保障內外溝通暢通。

二是盡快評估疫情對業務的影響。疫情嚴重地沖擊了企業人員上崗、原材料供應、物流和銷售等經濟活動。由于無法按時開工,生產訂單被迫取消,供應鏈癱瘓,加上一些國家臨時性進口監管措施,會呈現投資減少、進出口貿易減緩、制造業生產進度拖后并影響全年產量和銷量等困難。需要企業從全產業鏈及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疫情的影響進行分析和評估。

三是邊防控疫情邊恢復運營。在梳理出關鍵影響方面(人員、安全、生產秩序、合同履約、供應鏈、資金鏈等)的基礎上,采用“情景規劃”的方法,針對可能出現的疫情病例或疑似病例、安全事故、質量事故、監管突發事件、社區事件等緊急情況,制定相應的預案和疫情防控及風險管控措施和流程,保證員工和業務區安全。同時對關鍵區域、關鍵流程、關鍵崗位、關鍵人員參照當地政府要求和公司標準進行監測。盤點物料準備和供應、生產流程和計劃、合同執行和客戶、項目進展等各方面情況,制定出將疫情影響降至最低的一攬子復工計劃。這個計劃應當以安全復工、疫情防控、恢復運營、回歸正常為鏈式結構。使用5M1E(人、機、料、法、環、測)進行排查有利于清晰地了解復工現狀、預估產能、制定可達目標和可操作的步驟。

特別關注員工激勵,強化情感紐帶

除了上述硬核措施之外,特殊時期的員工激勵也非常重要,這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這些天,我先后接到了一些員工的電話,也接到了一些其它企業負責人的電話。從這些電話交流中,我切身體會到,大家在經歷了延長假期、延期復工、居家工作的過程中,心里產生了一言難盡的“不穩定”情緒。這種情緒,抑制人們的活力,甚至衍生為迷茫和沮喪。如何及時地幫助員工擺脫情緒的困擾、恢復體能的活力、找回積極的心態,專注工作的效率,對勞資糾紛有充分的準備和預案,是企業領導層必須關注的。

有些企業的HR部門開通了心理溝通熱線,受到了員工們的歡迎。我在復工第一天,給員工們寫了一篇在微信中傳閱的短文《復工第一天的一席話》,用這種親和和方式,提供給大家一些關愛提示,內容包括如何在長久隔離蝸居之后,恢復體力、排遣負面情緒、樹立樂觀積極心態和一些幫助專注和提升效率的小技巧。

此外,在與客戶和供應商的對接上,也可采用靈活的線上溝通方式。企業高層、營銷和采購層分層次開通工作窗口。除了完成業務流程工作之外,通過積極的溝通,深化情感紐帶,共同應對危機。

未來:重新審視企業的經濟-社會二重性

危機最終會消退。陰霾散去,一切將恢復到常態。那個時候,我們反觀所經歷的一切,除了在疫情中得到了錘煉之外,我們會更深刻地認識到另一個關乎我們自己、關乎企業生存、關乎社會發展和人類未來的問題:可持續發展。這將使企業和社會重新認知那個一些人仍舊似乎懂得卻又不那么情愿的“企業社會責任“。

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作為不負責任經營的典型案例消失了,帶著人們的憎恨和社會的疤痕。一些企業倒下了,帶著惆悵和無奈。社會對于企業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沒有一個平穩的社會,哪有平穩的企業?沒有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哪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企業正從傳統的產品-市場戰略、從謀求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第一要義,向著負責任運營、多重利益相關方價值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演化。多年來,企業決策層習慣于經典企業管理戰略方法論,承襲安索夫創立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戰略管理體系(安索夫矩陣)。然而,企業除了具有經濟屬性之外,還同時具有社會屬性。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企業的經濟和社會二重性”。企業的行為實際上還受到超越產品和市場的諸多社會因素影響,因此,企業在戰略決策、運營管理、市場拓展時,必須兼顧利益相關方訴求,這些訴求不僅僅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時必須的考量,也是建立可持續商業競爭優勢的重要資源。在完成企業經濟活動、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滿足所承諾的具有相關性的利益相關方訴求、創造社會進步和環境和諧的推動力,這就是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所屬的二重性,是企業的特質。擔當社會責任(包括關愛員工、社區貢獻、負責任經營、安全、環保、低碳、綠色產品等等)是企業的特質所決定的,不是僅僅出于道德、體現慈善、零敲碎打的公益,是企業經營中內生的需求和外在的表現,是企業生存與發展之道。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