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自救——“封城”后百余癲癇病患兒面臨斷藥
2月5日,謝青將服藥間隔從12小時拉長到14小時,并且每次將劑量減少0.5毫升。當晚,孩子手腳就出現異常抖動。謝青有點怕,只好恢復原來的劑量。
李悅不敢想象斷藥的后果,斷了或許意味著要重新試藥,那意味著更大的經濟支出,還要付出很多精力。
苦等的家長不在少數,有人甚至走路到鎮上去取藥,但都被勸返。
責任編輯:錢昊平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2月9日,航拍武漢市的市容(無人機照片)。
2月5日,謝青將服藥間隔從12小時拉長到14小時,并且每次將劑量減少0.5毫升。當晚,孩子手腳就出現異常抖動。謝青有點怕,只好恢復原來的劑量。
李悅不敢想象斷藥的后果,斷了或許意味著要重新試藥,那意味著更大的經濟支出,還要付出很多精力。
苦等的家長不在少數,有人甚至走路到鎮上去取藥,但都被勸返。
二十多天求藥“無門”,李悅(化名)深感無力。
她兩歲的兒子,是癲癇病患者,每天都要服開浦蘭口服液,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兒子現在正面臨斷藥的危險。
李悅家住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屬于重災區。武漢“封城”后,她就一直尋求各種辦法給兒子買藥,先后陷入買不到藥、商家發不了貨、快遞無法送達的窘境,這令她倍感無助。
給兒子找藥時,她加入了一個病友群,那里有一百多個癲癇病患兒父母,他們來自湖北省內武漢、黃石、隨州、孝感、十堰、荊門、荊州、黃岡、天門、咸寧、襄陽和仙桃等12個地區。
為了不讓患兒斷藥,家長們采取“自救”的方式,組團聯絡醫藥界人士幫助采購,并得到了相關志愿者的幫忙。目前,已有志愿者協助解決了12名患兒的藥物供給,其他孩子的家長只能繼續等待。
無助:購藥頻遭退單
患病的是李悅的小兒子,她原本家庭美滿,但小兒子出生后,生活被改變了。
孩子兩個月大時,有次突然從床上摔下,當時未見異常,十多天后渾身抽搐?!鞍l作起來渾身抖,眼睛往上斜,口里面有泡泡?!崩類偤芎ε?,抱著兒子徑直去了武漢,到市兒童醫院打了兩針安定才平靜下來,但也被確診患上了癲癇。
治療癲癇主要依賴藥物。由于個體差異,一些病人需要嘗試不同的抗癲癇藥物才能確定治療方案。大多數患者服用一種抗癲癇藥物便可控制發作,如果復發,則需要嘗試不同的抗癲癇藥物,為了弄清究竟哪種藥物對患者有效,可能需要花費幾個月的時間。
這兩年,李悅的兒子經歷過兩次試藥。最初,武漢兒童醫院的醫生建議她嘗試開浦蘭,但控制不住,于是在此基礎上加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中一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