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與非典正面交鋒,17年后,成為火神山醫院院長。他最寶貴的經驗是什么?

2月13日,火神山醫院首批7名治愈患者出院。這天正好是火神山醫院收治確診新冠肺炎患者第10天,火神山醫院院長張思兵接受了總臺記者的采訪。

責任編輯:張藝菲

2月13日,火神山醫院首批7名治愈患者出院。這天正好是火神山醫院收治確診新冠肺炎患者第10天,火神山醫院院長張思兵接受了總臺記者的采訪。

臨危受命 趕赴武漢參與交接工作

張思兵來火神山醫院之前,是解放軍總醫院衛勤部部長。1月28日,身在北京的張思兵接到命令,要他在1月29日到武漢部隊報到。張思兵出發時,火神山醫院的建設正如火如荼。

1月30日,到達武漢的第二天,他就來到火神山醫院的建設工地,準備與武漢地方政府全面交接工作。

張思兵說,那時他沒有見到整個設計圖紙,最想知道整個流程能不能滿足抗擊新冠肺炎的要求。比如供電,醫院原定是單路供電,后來調整為雙路供電,就是一旦一路電停了,另外一路電會自動接入。

記者:為什么要提出來雙路供電?

張思兵:一個是危重病人的需要,比如呼吸機、監護儀不能停。另外,傳染病醫院的空氣流向,也是要定下來的,從清潔區流到半污染區,然后從污染區空氣流出。一旦停電,空氣流向就亂了,會造成醫務人員長期暴露在感染的環境之下。

抗擊非典的經驗 

用科學和策略戰勝疫情

17年前,張思兵有過與非典正面交鋒的經歷。當時,張思兵是解放軍第309醫院的醫療科科長。

309醫院正是收治SARS患者的定點醫院,這所醫院最終做到了三個“零感染”:一線醫護人員零感染;院區官兵和家屬零感染;除非典病人以外的其他住院病人零感染。

在張思兵看來,抗擊非典最大的經驗,是把傳染病救治流程搞好,流程很重要。保證病人和醫務人員能夠規范地進行救治,病人救治質量才是最高效的。他還說到,現在這場疫情確實是一場遭遇戰,要科學地去戰勝它,用正確的策略去戰勝它。

接收危重患者 

既是挑戰也是醫院價值體現

2月2日,解放軍正式接收火神山醫院,1400人組成的醫療隊伍,開始承擔救治任務。為了盡早展開救治,醫院用了兩天時間搶造出了兩個病區。

2月4日,醫院迎來首批45位患者,當時ICU病房還未建成,所以以輕癥患者為主。等到氧氣、電、負壓器等各方面到了位,醫院開始收治危重患者,2月10日收治第一批危重患者當天,30張ICU病床就全滿了。

對危重患者的收治,既是挑戰,也是醫院價值和能力的真正體現。

開始收危重患者時,大家都在ICU門口盯著,張思兵親自在現場指揮,每一輛救護車,無論是進來還是出去,都要進行消殺。對每個病人,醫護人員都會到救護車前一一核對、交接,如果情況嚴重,就立即進行搶救。

后勤保障壓力大 

戰士承擔污染區垃圾清運工作

作為一家臨時建設的醫院,這里缺乏完善的后勤保障隊伍,隨著一批批危重患者的轉入,醫護人員壓力巨大。

張思兵:保障上還缺很多人手,病人吃飯都是醫生護士一個個送到床旁,吃完后還要清理 。醫療垃圾也是一樣,由工作人員收集密封好,再由戰士收集起來放到外面,才能有物業的人收走。因為不希望其他人進隔離區,所以這方面占用的人力比較多。

記者:有什么辦法能緩解嗎?

張思兵:越多的人進去,大家感染的風險就越大,我們就是每一班排好工作,科學統籌好這部分力量。

除了醫護人員,在火神山醫院,還有從各個聯勤中心抽調上來的戰士,他們負責到污染區收集運送醫用和生活垃圾,這些二十歲左右的小伙子,也都經過了嚴格的防護安全培訓。

張思兵告訴記者,火神山醫院從院長到每一個兵,思想是統一的,這次疫情是要打的一場戰役,奮斗目標是一致的,就是要打贏這場仗。每個人都是戰斗隊的一分子,都要為這場戰斗出力。

(來源:央視新聞)

網絡編輯:柔翡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