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之后,他們滯留在武昌火車站地下車庫
目前地下車庫的“滯留者”有18人,他們有的本身就是流浪者,有的則是“封城”之前沒有趕上火車的打工者。
“這不是錢和旅館的問題,我們也想把他們全部安排到旅館里面,由政府承擔他們的住宿費用,但是很多人自由習慣了,不想住?!?/blockquote>發自:武漢
責任編輯:張玥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目前地下車庫的“滯留者”有18人,他們有的本身就是流浪者,有的則是“封城”之前沒有趕上火車的打工者。
“這不是錢和旅館的問題,我們也想把他們全部安排到旅館里面,由政府承擔他們的住宿費用,但是很多人自由習慣了,不想住?!?/p>
2月16日下午,一位滯留者已經連續吃了20多天的桶面。
劉鵬把已經泡好的桶面推到一邊,給了面前的朋友,低聲說了一句:“你吃吧?!?/p>
他的那位朋友坐在一張破舊的椅子上,一臉憨笑,身體和說話都不利索,走路時需要用一個鐵支架撐著往前挪。劉鵬則坐在打地鋪的被褥上,盤著雙腿,順勢喝了一口白酒。
這是2月16日下午6點,武昌火車站地下車庫的一個角落。那個時候,陸陸續續有十多個人到那里,打地鋪、散步、吃飯和睡覺,他們是武漢“封城”之后無處可去的“滯留者”。
武昌火車站綜合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根據他們的統計,目前地下車庫的“滯留者”有18人,但人數呈現“流動性”變化,可能還會有人來。他們有的本身就是流浪者,有的則是“封城”前沒有趕上火車的打工者。
綜管辦公室為他們測體溫、送泡面,還在火車站附近找了一些旅館解決住宿問題,并要求他們不能隨便離開旅館,但有些人不愿受管制,就再次回到車庫聚集。
車庫流浪者
劉鵬今年50多歲,老家湖南,但是來武漢已經30多年了。
“我150%的就是武漢人,從20多歲開始,我就在這里打工生活,我看著武漢一天一天建設起來的?!眲Ⅸi操著一口濃重的武漢普通話向南方周末記者說,他從來沒有想過會離開武漢,但現在沒辦法了,只能離開了。
在過去30多年里,他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