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武漢,重新呼吸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責任編輯:吳筱羽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2020年2月19日,在武漢市泰康同濟醫院,軍隊醫護人員互相整理防護服。(新華社/圖)

(本文首發于2020年2月20日《南方周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刊“疫線報道”)

此次派出的縣級醫院醫護人員不在少數,遠至寧夏西海固。安徽、江蘇等省更將指標下沉至鄉鎮和社區衛生院。

SARS時,王洵還是醫科生,母親在校醫院的隔離病房工作。王洵覺得呼吸科醫生很偉大,當她決定選呼吸科時,母親說,要是不幸再有“非典”,“就靠你們這一代了?!?/p>

“老魯你一定活得下來!一定活得下來!只要你能吃得下,就能熬過去!”黃曉波拔高了音量,他是特意說給身邊一同查房的醫生護士們聽的。

同一張四號床,護士朱戀搶回過許多生,也送別過許多死。

ICU送來一個危重新冠肺炎患者前,朱戀備好了無創呼吸機和有創呼吸機插管。送到這里來的病人,需要高流量的呼吸治療,才可能搶回一條命。

還備好了肌松藥和鎮靜藥,一旦無創呼吸不行,需要插管,得注射鎮靜、鎮痛藥,讓受重創的肺部進入深度安靜。這類藥會影響病人的心率和血壓,朱戀又拿出了維持血壓的藥。

轉院來的是位老人。原醫院醫生跪在救護床上給他做心肺復蘇,朱戀接上一個呼吸囊,做人工呼吸的加壓培養。推入四號床,醫生當即緊急插管——這是剛送來的搶救中能給到的最高呼吸支持了。

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ICU,床位號越靠前,病情越重——緊急送來的重癥總是被推進第一間病房。朱戀和兩位同事接力做心肺復蘇,一人三分鐘,交替進行。心電圖依然呈現在30-40,一旦停止按壓,立刻降至0。

按壓了半小時,心率仍然無法自主恢復,醫生宣告搶救失敗。

死亡并不陌生,但朱戀很少面對這樣直接的搶救無效,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重癥ICU時,她和同事們往往能為病人爭取一點治療時間。直到2020年1月底,她來到金銀潭醫院南五樓ICU病房。朱戀是湖南首批醫療隊五名護士之一。

四號床上更多的是活過來。

這里躺過一位武漢第四醫院外科醫生,他在門診接診時感染上新冠肺炎。同事將他推到四號床,朱戀給他戴上氧氣面罩,加大氧流。15分鐘后,血氧指數從40回升到80,雖然仍低于正常指標的90,但這幾乎已經意味著搶救成功。

生與死、告別與重生每天在四號床上交替發生,在這座千萬人口大城里交替發生,武漢自己也成了一個肺部遭受重創的患者,亟需被搶救。

以武漢為中心,病毒感染導致湖北全省受創,緊急向外呼救。

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2月17日,全國已派出3.2萬余名醫務人員支持湖北武漢,當中1.1萬人是重癥專業的醫務人員,這個數據接近全國重癥醫務人員資源的10%。長江日報報道則顯示,支援武漢的有208支醫療隊、25972名醫務人員。

這一醫療援助規模已遠超2008年造成37萬余人受傷的“5·12大地震”。

當下的湖北正在進行兩場硬仗。一場是降低病死率的重癥之役,戰場在金銀潭等重癥定點醫院;另一場是降低感染率的“應收盡收”,戰場遍布武漢十余個方艙醫院、社區醫院、社區和廣袤的湖北縣鄉。

一場史無前例的異地醫療支援悄然啟動。為了搶救武漢和湖北,三萬多名空投而來的醫務人員,甚至動員至鄉鎮衛生院層級。

“保衛大武漢?!?2年后,人們再次想起抗日戰爭時的這句吶喊。

2020年2月9日,武漢江漢方艙醫院,云南援助湖北醫療隊正在交班。(南方都市報記者鐘銳鈞/圖)

要是不幸再有“非典”

“就靠你們這一代了”

十七年前的毒我還記憶猶新

今天是昨天的翻版

而毒卻不是昨天的毒

它的狡猾是人慣出來的

強傳染也是人溺愛的果

——《武漢方艙醫院一個護士的詩》

作者:弱水吟,甘肅一名心理科護士長

呼吸科醫生王洵的碩博同學幾乎在武漢聚齊了。

她本碩畢業于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博士畢業于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SARS之后的2005年,王洵選擇攻讀呼吸科專業研究生。

2019年末,武漢傳出不明原因肺炎的新聞,這位呼吸科醫生一直密切關注新病毒相關的文獻,同學群里的討論也日漸頻繁。

疫情明朗且披露的情況一日比一日嚴峻之后,“去武漢”成了呼吸科醫生自然而然的選擇。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王洵作為江蘇援鄂醫療隊首批成員到達武漢。盡管對病毒本身的兇險已有充分認知,但武漢的嚴峻形勢還是超出了王洵的預料。

王洵支援的是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一家三級乙等醫院。抵達時,該院呼吸科醫生極缺,原本只能承擔一個病區的江蘇醫療隊只好分散至五個病區,培訓其他科室的醫護人員熟悉呼吸科的診療方法。

第一周,王洵每天要對60個病人挨個查房,從早上八點到中午一點。她的護士同事,每個班平均走16000步,換150瓶液,大約是日常工作量的兩倍。

這不算什么艱巨的工作。更復雜的是,她要協同疾控專家和建筑工人對硬件防護進行升級,重新設計院內防疫流程。

升級防護是所有援鄂醫療隊進駐后的首要任務,目的是為醫護人員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

王洵安排給消殺班護士的任務再瑣碎不過:每四小時配置新鮮的消毒液,灌滿二十幾個病區門口的手消壺,盯著清潔工每六個小時拖一次地,給病人發消毒小毛巾,叮囑他們隨手關門,盯著泡護目鏡的消毒液水位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