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純賢 第一代打工妹的26年

“剛剛來的時候,一個月的工資大概80多塊,等于當時我父母兩個人的工資”

“剛剛來的時候,一個月的工資大概80多塊,等于當時我父母兩個人的工資”

打工潮
建國初期,中國的人口流動和遷徙并不受行政限制。195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城市的大門對農民關閉。1984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規定“允許務工、經商、辦服務業的農民自理口糧到集鎮落戶”,20多年嚴苛的城鄉隔絕體制終于有所松動。此后幾年間,大批農民向鄉鎮轉移。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沿海地區的開放,農民涌向沿海的大城市。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后,打工潮呈波瀾壯闊之勢。

深圳?那是靠近資本主義社會的地方
在蛇口工業區的高樓大廈中,翁純賢開著車穿梭在如棋盤般交錯的大街小巷上,對每條路每棟建筑每塊地皮的前世今生都爛熟于心。

“這是招商銀行最早的總部,那是陸氏以前的工廠,后來被TCL收購了……”穿過一片1980年代的舊樓,是一棟4層的小樓,樓層中間種著翠綠的植物,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讓人眼前一亮,樓下的星巴克里坐滿懶洋洋的人們,“這就是我們以前凱達玩具廠的廠房,后來翻新過,現在屬于招商局地產的,正準備建一個蛇口創業園,以后做辦公樓。”

再轉一個彎,鉆進幾棟舊樓里,“這就是我們以前的宿舍,我們是第一批住進來的人。我以前就住在門口晾著紅衣服的209房,都不知道那個房間到現在住過多少打工妹。”所有景象不再“若只如初見”——第一次住進這里的時候,翁純賢只有18歲。如今,26年過去了。

那是1982年的4月30日晚上,大巴把120名從汕頭來的女孩帶到了這里。第二天早上起來,一個姐妹睜開眼一看就哭了,第三天就走掉了20多人,不到三個月,同來的120人,就剩了不到80人了。“當時周圍全是雜草叢生的荒地,整個深圳就是一個大工地。”但是,翁純賢和她們想的不一樣,“一到這里我就說,我不會離開這里的,當時汕頭最好的招待所也沒有這里的廠房漂亮。到處燈火通明的,好像一個新的天地一樣。”

在此之前,翁純賢剛剛高中畢業,考不上大學。那時,沒有考上大學的人,要么到生產組去工作,要么等著頂替父母的工作,她就在親戚家的小作坊當學徒工。有一天出門,在大街上看到一張蛇口工業區凱達玩具廠招聘女工的啟事。

“大字報上寫著,香港凱達公司要在深圳蛇口開玩具廠,招高中畢業文化程度(相當于香港初中文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