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么天生愛聚會
自古民間有吃席一說,剝離聚會的延伸意義,本質上多數聚會都是宴席形式進行的。
自古民間有吃席一說,剝離聚會的延伸意義,本質上多數聚會都是宴席形式進行的。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為什么中國人天生愛聚會。
(新華社/圖)
破天荒的,因為疫病的緣故,全體中國人過了一個沒有聚會和酒席的春節。不過,即便疫情兇猛,還是阻擋不住人們扎堆聚集的習慣。截至2020年2月10日,各地已通報的聚集性疫情案例,全國超過了400起。
對疫病抱有僥幸心理,寧死也要聚聚。為何中國人聚會的這份執念如此深厚呢?
從古至今:聚而為禮
答案很簡單。一個字,禮。中國之所以被稱為禮儀之邦,最大的緣由是社會一切活動都有固定好了的形制,后人只需要按規定操作就行了。而聚會這種形式,就屬于《周禮》中的嘉禮。
嘉禮是五禮之一,所謂嘉禮,是飲宴婚冠、節慶活動方面的禮節儀式。長輩埋怨年輕人越來越不懂禮數,還真不是空穴來風。嘉禮作為形式自出現伊始,就被賦予了溝通聯絡感情、和合人際關系的重要意義。主要應用的場面是飲食、婚冠、賓射、饗燕、脤膰、慶賀。這些場景,無一不是人們的扎堆聚會。
例如,被冠以飲食的鄉飲酒禮,古代各地方每年都會定期舉辦。這項地方行政管理中的主要事宜,其目的是為了教化百姓。
漢代時,鄉飲酒禮與郡縣學校祀先圣先師之禮同時舉行。唐代有了科舉,地方上的官員便以鄉飲酒禮招待舉子士人。明清時期,鄉飲酒禮在孟春正月及孟冬十月舉行,并伴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