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華 兩度轉身

他被稱為中國信用評估第一人。相比于眾多的92派,他的經歷更為特殊:由官而商,從商到學。

92派
泰康人壽董事長兼CEO陳東升是“92派”這個名詞的發明者。1992年,大批在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的知識分子受南巡講話的感召,紛紛主動下海創業,形成了以陳東升、田源、毛振華、郭凡生、馮侖、王功權、潘石屹、易小迪等為代表的“92派”企業家。他們具有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在企業運作上有現代觀念,他們也是上世紀90年代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

9月初,在復興門泰康人壽大廈C座14層的會議室見到毛振華,他被稱為中國信用評估第一人。相比于眾多的92派,他的經歷更為特殊:由官而商,從商到學。

在毛振華的辦公室,擺放著一張合影,里面有四個人,馮侖(萬通集團董事長)、陳東升(嘉德拍賣公司創始人、泰康人壽董事長兼CEO)、田源(創辦了第一家期貨公司),照片看上去充滿了歷史感;而在他的會客室里,一幅董輔礽的照片懸掛在非常醒目的位置上,董是毛振華、陳東升、田源共同的老師。

年僅44歲的毛振華是湖北人,身材不高,但渾身透著精明能干的氣息。他現在的身份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所長。

相比于他的同齡人,毛振華一直都走得比較快,15歲上大學,24歲成為海南省最年輕的處級干部,28歲創立了中國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誠信),并把中誠信做成了中國最大的信用評級公司,43歲選擇退休。

毛振華告訴記者,“做學者,還有30年的時間”,說完,爽朗的笑聲。

離開權力的金字
1992年春天,鄧小平的南巡旋風,不僅在政治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在經濟上也形成了強烈的號召力。對于諳熟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的毛振華來說,機會似乎來了。

那一年,是毛振華在中南海政策研究室工作的第二個年頭,這個體制內一直都走得順風順水(從副科長到處長的每一輪提拔,都是破格的)的年輕人,在權力的金字塔面前,忽然有了退卻的念頭。
他想實實在在做點事情。在如何為國家盡力這個事情上,他和他的同班同學、陳東升看法頗為一致,一定要做一個中國沒有的東西。

“其實點子是幾個同學一起討論出來的,東升說外國現在有的,中國還沒有的,以后肯定會火。所以,我就搞了信用評估。”毛振華笑著告訴記者。

毛振華要做一個中國的穆迪公司。在當時的毛振華看來,偶爾看到或者聽說這個公司只是在廣播或者報紙上,這樣的字句在他腦海里印象很深刻,“穆迪公司調高了中國政府的發行債券信用等級&r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