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驄:在被人遺忘的角落尋找金薔薇
“翻譯左琴科、阿赫瑪托娃、蒲寧的東西,是反思的結果,試圖探討真正的人性是什么。被人遺忘、忽視甚至被蔑視的角落,我會去那里看一看、找一找,看能否覓得值得介紹的東西?!?/blockquote>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雨僧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2020年第3期)
“又過了些日子,一個出版人找到他,左琴科正干著皮匠活兒,在那里修鞋子。找他的人說要出版他的文集,左琴科說,什么文集???誰寫過文集?然后就繼續做他的皮匠活。我翻譯他的作品時,熱淚盈眶。為一個率真的人這樣的遭遇,更為他那份自己保存的完整的人格”
“翻譯左琴科、阿赫瑪托娃、蒲寧的東西,是反思的結果,試圖探討真正的人性是什么。被人遺忘、忽視甚至被蔑視的角落,我會去那里看一看、找一找,看能否覓得值得介紹的東西?!?/p>
寒冬,疫情肆虐之時,與病魔抗爭多年的俄蘇文學翻譯家戴驄于2月7日7時在上海逝世,享年87歲。據戴驄家屬介紹,因疫情緣故,喪事已從簡辦理。消息傳出,文學界和出版界一片唏噓哀嘆。
“戴驄先生是非常優秀的俄語翻譯家,他為人低調,不喜應酬,因此外界對他不太了解,但我們圈內同行非常認可他的翻譯水平和成就,也非常敬重他。戴先生退休后我們見面少了,聽聞他近年身體不是很好,經常住院,但沒想到這么快就走了?!鄙虾M鈬Z大學文學研究院院長、上海翻譯家協會副會長、俄語專家鄭體武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深表哀悼。
戴驄先生譯著等身,代表譯作包括《金薔薇》《哈扎爾辭典》《蒲寧文集》《布爾加科夫文集》《騎兵軍》《阿赫瑪托娃詩選》《貴族之家》《羅亭》等,這位曾把帕烏斯托夫斯基、蒲寧、巴別爾等俄羅斯文豪譯介給中國讀者的大家,譯筆精湛,文采斐然。2005年中國翻譯協會授予戴驄“資深翻譯家”榮譽證書,他也是俄羅斯政府頒發的“高爾基”獎章的獲得者。
《金薔薇》中,老清掃工讓·夏米的故事是動人的,他懷著異乎尋常的溫情,從首飾作坊的塵土里收集金粉,日積月累,終于替他一度撫育過的蘇珊娜打了一朵精致的金玫瑰。戴驄則以畢生熱情,孜孜矻矻地譯介俄羅斯文學精品,為中國讀者獻上了一大束瑰麗燦然的“金薔薇”。
老派文人,譯筆詩化
戴驄原名戴際安,“驄”字乃是筆名,取自“青驄馬”?!耙环N很普通、很平凡的馬,但它能吃苦耐勞。希望我在文學翻譯的路上也是這樣?!?/p>
戴驄1933年生于蘇州,他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當地有名的書法家,祖父早年留學日本,外祖父則是蘇州最早的自由黨派創始人。戴驄的父親是國民黨高官,因工作需要常轉戰南北,中學時代的戴驄就接觸到了俄羅斯文學。
在諸多同事好友的回憶中,戴驄從事俄語翻譯,但中文功底極其深厚?!坝写挝液退涣?,他主張一定要多讀古文,他喜歡讀《聊齋》和《儒林外史》,不是泛讀,而是吃透文體精華和范本,光鸚鵡學舌模仿還不行,要化到自己的血液中去,這是他的心得?!痹卩嶓w武的印象中,“戴先生比我大30歲,但他給你寫信,稱謂都是‘體武兄’,落款也是‘際安頓首’、‘順頌秋安’之類的,他身上有著老派文人的謙遜和傳統作風?!?/p>
戴驄1949年參加解放軍,曾任解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穗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