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醫療,真的有傳說中那么“神”嗎?
我旅居京都近三年,跑過無數次醫院,時常被醫護人員的溫柔和耐心感動,卻也看到一些問題
責任編輯:楊嘉敏
短短幾天,日本確診新冠肺炎的人數迅速上升,中日兩國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到同病相憐、互相打氣,日本向中國捐贈口罩,中國向日本捐贈核酸檢測盒。一方面,日本可接診傳染病的床位有限,部分確診患者的傳播路徑不明,政府處理“心太大”,引起社會擔憂。另一方面,日本醫療仍是“優等生”,曾被WHO評為“健康達成度綜合評價”世界第一。有不少中國人特意到日本體檢,雖花費不菲仍參加者眾多。我旅居京都近三年,跑過無數次醫院,時常被醫護人員的溫柔和耐心感動,卻也看到一些問題。
日本醫療的真實狀況怎么樣,真的像有些人說得那么“神”嗎?
大阪大學醫院的展望臺,視野很好。
救護車服務竟然免費!
由于日本人的英語水平普遍很差,而我的日語只能應付日?;窘涣?,醫學詞匯一竅不通,對于在日本求診我總是有畏難心態,但病痛卻無可避免。查詢到京都市立病院等幾家公立醫院有免費翻譯服務,我松了一口氣。
京都市立醫院有英語、中文和韓語翻譯,均由公益財團京都市國際交流會館培訓并派遣。我的翻譯愛子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婦,大學時學了中文不想荒廢掉,又因照顧孩子不便找全職工作,就每周兩天到市立醫院來做志愿翻譯。她的中文很流利,熟悉醫學專業詞匯,口譯清晰順暢,讓我感到值得信賴。
“今天的醫生是一位男醫生,沒關系嗎?”復診時,護士征求我意見。這位婦科男醫生年紀五十上下,說話不快,面帶微笑,看著我的眼神猶如慈祥老父親。
“她是一位作家,出了兩本介紹京都的書呢?!睈圩酉蜥t生介紹我。
“真了不起!”醫生應和道。我相信醫護人員對待我的態度并不會因為我的身份而有不同,這樣的閑拉家常倒是讓我放松了不少。
又有一次,一名年輕的骨科醫生接診時幾乎全程看著電腦,我倒沒覺得怎樣,但從診室一出來,愛子就忍不住吐槽,“這位醫生態度不太好,都沒有轉過身子來看你,感覺不太尊重人!”可見日本人對醫生態度的要求不低。
京都武田醫院的收費處。
醫院的護士更是溫聲軟語。遭遇車禍胸骨骨折,躺平做CT時牽扯到傷口,我忍不住發出呻吟,護士連連跟我說對不起,扶我起來時又說,“您辛苦了!”我竟有點受寵若驚。
還有一次,我被救護車送院,正擔心周末沒有翻譯,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