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癥狀感染者之謎
他們是誰,如何感染?
責任編輯:汪韜 何海寧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新冠肺炎疫情在韓國、日本、意大利等多國暴發。在與韓國商貿往來密切的山東青島,近日網傳消息“韓國人來青島躲避疫情,不需強制隔離”,2月24日當地政府對此專門辟謠。圖為2月25日抵達青島流亭國際機場的旅客走出機艙,機場工作人員嚴陣以待。
(本文首發于2020年2月27日《南方周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刊“疫線報道”)
無癥狀感染者并非是新概念,“傷寒瑪麗”的故事已成為經典案例:二十世紀初,美國有位傷寒桿菌攜帶者名叫瑪麗·梅倫,和她密切接觸的人相繼感染發病,但她自己卻沒有發病。
業內的共識是,無癥狀感染者的癥狀非常輕微,以至于感染者本身難以察覺,也未被診斷出來。
傳染性的強弱,目前沒有一個可量化的客觀指標,不過可以檢測排毒量大小,即研究采集樣本上面的病毒載量。
從2015年起,世衛組織就不斷建議,如果條件允許,對所有MERS密切接觸者進行試劑檢測,尤其是醫務人員,不論其是否出現癥狀。
工作21年,婦產科副主任醫師桑琳總是聽見生命的第一聲啼哭。2020年2月13日,她卻遇到了“最特殊最難的一個手術”,心里打起了鼓。
她所在的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每月約有兩百余位孕婦分娩,桑琳處理過各種突發情況,對可通過血液等傳播的乙肝、梅毒患者分娩都不陌生。
眼前這位剖腹產的22歲孕婦“表面上看跟正常人一樣”,但由于家中有新冠病毒確診患者,她也接受了核酸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
她是一名“無癥狀感染者”。據南方周末記者統計,從1月下旬開始,全國至少有19個地方通報了34例類似案例,他們還被冠以陽性檢測者、隱性感染者、病毒攜帶者等稱呼。在一流的學術期刊中,他們也飽受關注,被形容為asymptomatic(無癥狀的)。
無癥狀感染者并非是新概念,存在于許多疾病患者群體中。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六位中外醫學專家,有的認為他們的癥狀輕微而難以察覺和診斷,有的認為這是個偽概念。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表在《中華流行病學雜志》上的論文指出,截至2月11日,中國內地共收到無癥狀感染者報告889例,占總報告數的1.2%。早在1月28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就表示,要高度關注這類無癥狀感染人群。
作為孕婦的密切接觸者,桑琳和剛剛出生的小寶寶正在隔離觀察,等待這個難題的答案:無癥狀感染者的傳染性有多大?
2020年2月21日,位于北京市豐臺區杜家坎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集中觀察點,護士正對房間走廊進行消毒。
無癥狀感染者是假想敵還是真的存在?
新冠病毒無癥狀感染者,最早公開的詳實案例應屬深圳的一位10歲男孩。
2020年1月24日,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袁國勇等人在《柳葉刀》發表了論文:男孩一家六口武漢探親返回深圳,港大深圳醫院檢測發現,男孩和其他4位成年家屬核酸檢測為陽性,但是男孩被認為是無癥狀的。
國家衛健委首次正式定義無癥狀感染者,是1月28日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定義為“無臨床癥狀,呼吸道等標本的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為陽性的群體”。
既然無癥狀,他們為什么會被排查出來?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總結了四個來源,核心意思是對聚集性疫情、密切接觸者調查發現。
南方周末記者統計的34例無癥狀感染者涉及河南、浙江、湖北、遼寧、廣東、四川、江西等省,多數為確診患者的家人,也有個別是未成年人,如前述深圳10歲男童、遼寧省一例4歲女童等。
何為“無臨床癥狀”,官方未提出統一的診斷標準,學界也沒有統一意見。
在關于10歲男童的論文中,男童并未出現的臨床癥狀有9項:發燒、咳嗽、腹瀉、咽痛、體虛乏力、鼻塞、流涕、打噴嚏、胸痛。南方周末記者整理的案例中對無癥狀描述不一,包括無發熱、咳嗽、胸悶等癥狀。
“對我來講,現在流傳的無癥狀感染者說法,還沒有系統性地被專業學術報告證實?!泵绹R薩諸塞大學醫學院教授盧山說,“現在舉不出一個例子,某個人大家都同意他是百分之百無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