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利:每個醫生積累的所謂經驗,都是一個個病人教的
那些缺氧的患者就像一個人往懸崖上走,路一直是平的,向前走的時候他看不到懸崖,醫生也看不到。等你反應過來,他一只腳已經掉下去了
這個肺炎的確是顛覆了這么多年看普通肺炎的經驗…… 面對一個嶄新的疾病,每個醫生積累的所謂經驗,都是一個個去世的病人教會我們的
責任編輯:蒯樂昊
那些缺氧的患者就像一個人往懸崖上走,路一直是平的,向前走的時候他看不到懸崖,醫生也看不到。等你反應過來,他一只腳已經掉下去了
這個肺炎的確是顛覆了這么多年看普通肺炎的經驗…… 面對一個嶄新的疾病,每個醫生積累的所謂經驗,都是一個個去世的病人教會我們的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因為一些意外,采訪被推遲到晚上10點半開始。我問姜利要不要換成第二天,她說就今晚吧,明兒是龍抬頭,有志愿者會來給醫生理發。這也是她第一次在“二月二”正日子理發,要珍惜這次機會。
2月24日,農歷二月二,姜利到達武漢整一個月。她是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也是國家衛健委最早調派支援武漢的專家之一。
同姜利的聊天信息量極大,她同時具有臨床專家的細致經驗和國家級專家的宏觀思考。對于過去一個月的危重癥搶救,她坦誠告知了她所在的金銀潭醫院危重癥病區的艱難,指出我們目前對新冠肺炎的認識仍有不少局限。每一個病人都幫助了人類認識病程發展,有時,這種認識的遞進,伴隨著慘痛的代價。
救治新冠病人的關鍵在于“關口前移”。姜利的工作內容之一,是去另外三家醫院的普通病區巡查,要在普通病人中甄別、篩選出重點病人,盡早干預和治療。由于存量太大,這項工作有時比在金銀潭重癥病房還勞累,但姜利說,這是她特別愿意做的事,因為這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命題。
終于能看清前面是懸崖
南方人物周刊:您到武漢一個月了,對病情的認識有什么樣的變化?
姜利:到現在四個星期了,能慢慢明白堅持活下來的病人走的是一條怎樣的路。第一批病人的病情都比較重,還沒搞清楚怎么回事就走掉了,每天都在發生同樣的事情。我們想不能總是這樣子,先從工作流程上想辦法,把病人管得更細致一些。金銀潭的工作人員來自全國各地,各自分工,要去搞清楚所有的病人非常難。一下來了很急的病人,馬上就要搶救了,要插管了,甚至來不及去搞明白他是怎么回事,已經病了多久。
還有一個非常不方便的地方,這是一個傳染病院的病房結構,病人、呼吸機和血氣機、靜脈泵在里面(污染區)。藥品、化驗報告、病歷記錄、影像學片子在外面(非污染區)。平常我們工作,隨時可以調看資料,在哪都能看,隨便進出,這里不行。在里頭我要想著剛剛在外面看見電腦上記錄了什么。在外面我要想里面的呼吸機我調成什么樣了。后來我拿一張紙,在外面記錄病人的一些基本信息,再拿一張紙寫我在里邊干了什么??墒菐нM去的東西不能帶出來,就放在玻璃上讓外面的同事拍照傳到工作群里。
最開始的時候,針對氣管插管的時機有很大的爭議,到底插還是不插?那個關鍵的節點到底是什么。在臨床上判斷呼吸衰竭程度的一個簡單辦法,就看他還能不能完整地說出一句話來,我有一個病人始終可以。他能喝東西,能看手機,每天都要求喝營養液,就是為了早點好起來,早點回家。你能從他身上看到他想活下去的信念。他是一個很壯的中年男人,5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