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武漢救助員吳騫:專門護送別人回家的人,再也沒能回家

吳騫從1月18日起就住進了賓館。他當時在朋友圈里寫:“做了好事要有運啊”——這條朋友圈的上一條,是他16號出差廣州后,與失聰男孩家人的合影。然而好運并沒有降臨在吳騫身上。

無法收治意味著做不了核酸檢查,而沒有檢測結果的確認單,社區就沒法再向上匯報。他就這樣陷入了死循環。在接下來的一周,吳騫成了徘徊在統計數字外的“疑似患者”。

責任編輯:張玥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吳騫從1月18日起就住進了賓館。他當時在朋友圈里寫:“做了好事要有運啊”——這條朋友圈的上一條,是他16號出差廣州后,與失聰男孩家人的合影。然而好運并沒有降臨在吳騫身上。

無法收治意味著做不了核酸檢查,而沒有檢測結果的確認單,社區就沒法再向上匯報。他就這樣陷入了死循環。在接下來的一周,吳騫成了徘徊在統計數字外的“疑似患者”。

醫護人員將患者送入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2月12日)。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圖)

過去一個月,疫情肆虐之下,許多普通人悄悄離開了這個世界。

作為疫情的發源地,武漢發生了最多的死亡,截至2020年2月27日12時,死亡2104人,占全國疫情死亡人數的77%。

37歲的武漢救助管理站調度員吳騫就是其中之一。

沒有人能完整地勾畫出他們從感染到死亡的真實路徑,但應該記得的是,發生在2020年早春這場中國人與新冠肺炎病毒的戰斗中,他們曾經的努力和無奈。

最后一趟任務

1月16日中午,武漢救助管理站調度員吳騫接到一項任務:護送一名獨自坐火車來武漢的失聰男孩回家。

護送別人回家是他的日常工作。吳騫是武漢人,出生于1982年11月,2005年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專業,2010年考入武漢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管理站隸屬民政系統,原名收容遣送所,于2003年更名。每年春節都是全國各地的救助站最忙的時候,無家可歸者們在此時總是更需要幫助。

據吳騫的同事楊曉回憶,因為小男孩的父親已經在廣州等待,單位要求他們當天接到任務10分鐘之后就收拾好,趕到漢口火車站。

那時武漢還沒有進入緊張狀態,車站里幾乎沒人戴口罩。到了廣州,將孩子交還給他父親,已經入夜。正值春運,回武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