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網課之名看直播,12歲男孩打賞十幾萬!爸爸欲拉兒子尋短見
“未成年人沒有賺錢能力,他們對金錢沒有概念,有的主播還會誘導進行打賞,助長了未成年人不正確的網絡消費觀念?!?/blockquote>疫情期間
為了不耽誤孩子學習
很多學校都采用了網上授課的活動
然而
深圳市民梁女士向南都記者反映
她的12歲兒子在家以上網課的名義
拿著手機玩游戲、看直播
偷拿父親手機進行充值
在騰訊平臺花費1萬多元充值了Q幣
并給某網絡平臺的游戲主播
打賞了12萬元左右
家長投訴:
孩子借上網課名義玩手機
給游戲主播打賞了十余萬
2月26日,家住深圳市寶安區金達花園的梁女士,聽丈夫說銀行卡的余額突然少了14萬元左右。令人蹊蹺的是,他不僅沒有收到扣款記錄,也沒有消費短信通知。
“我丈夫讓我趕緊回家,問我兒子是不是玩游戲又充錢了,我一問才發現他一周內就充了14萬元左右,在騰訊花費1萬多元充值Q幣,又給某網絡平臺的游戲主播打賞了12萬元左右?!?/p>
梁女士介紹,她的兒子今年12歲,正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受疫情影響,每天在家拿著手機上網課。
“他晚上趁我們睡覺的時候,偷拿他爸爸手機給他賬號充值,并清除所有轉賬記錄,然后不停地給游戲主播刷禮物,在25號一個晚上,就刷了7萬多禮物,無底線的去消費?!?/p>
梁女士和丈夫得知此事后,大發雷霆。梁女士稱情緒激動的丈夫,甚至想帶著兒子尋短見?!拔艺煞蛟宜榱思依锼械耐肟昃破?,拉著我兒子要從陽臺跳下去,被我攔住后,又在凌晨拉著我兒子跪在107國道,最后被巡警帶到了派出所?!?/p>
梁女士說,黃田派出所對其進行了勸導和調解,但無法立案幫助其追回已充值的款項。
父母投訴申請退款
梁女士回到家,上網一查發現不少家庭,深陷網絡游戲所帶來的困擾,她開始在這些網絡平臺發起投訴,希望能爭取到退款。
與此同時,梁女士發現,她兒子的某網絡平臺賬號信息欄,年齡一處顯示為12歲,她質疑該網絡游戲平臺為何能允許未成年人進行無限制的充值消費。
“未成年人沒有賺錢能力,他們對金錢沒有概念,有的主播還會誘導進行打賞,助長了未成年人不正確的網絡消費觀念?!?/p>
另外,梁女士說她目前仍體會不到兒子的悔過之心?!斑@么多年,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沒有改變,他現在說他知道錯了,但是我在他眼睛里仍然看不到愧疚?!?/p>
某游戲平臺已全額退款
騰訊平臺正進行退款核對流程
目前,南都記者獲悉,某網絡游戲平臺已在2月28日晚上,為梁女士實行全額退款,梁女士現已收到12萬余元退款金額。
另外,騰訊平臺正與梁女士進行退款核對流程。
工作人員告知,對于此類疑似未成年人消費的情況,已有過用戶提供充分證明后獲得妥善處理的案例。
“流程上,一般需要用戶提供家長和孩子的身份證明,以及親子關系等一些必要的基本資料,在與賬戶的后臺數據驗證比對、與家長和孩子詳細溝通之后,我們會進行多維度的綜合評估。如果判斷由未成年人消費的可信度較高,我們會出于關懷,進行退款處理?!?/p>
騰訊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推薦家長體驗騰訊游戲在2017年上線的“成長守護平臺”,主要功能包括實名認證并綁定未成年人游戲賬號、相關綁定帳號登陸游戲和相關消費的實時提醒、查詢、設置等。
“其中的消費設置功能,可以幫助家長對已綁定的孩子賬號的單次消費額度、每月消費額度進行限制。家長還可以使用“一鍵禁充”功能,限制孩子在游戲內充值消費,上述功能適用于騰訊旗下所有游戲。我們希望通過這套消費保護方案,方便家長引導孩子學會理性消費,養成健康的游戲習慣?!彬v訊工作人員表示,對于未成年人私用家長資金進行消費的情況,也希望提醒家長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電子設備、個人支付信息和支付密碼,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心理咨詢師提議:
未成年人行為可控性較弱
家長和社會需要加強干預
針對梁女士的遭遇,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湖北省宜昌市幸福家心理服務中心技術總監黃慶武告訴南都記者,在最近一段時間,有不少家庭反映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甚至偷瞞著父母進行過度消費。
黃慶武認為未成年人進行不理智消費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其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的不成熟?!傲号康膬鹤诱幱谇啻浩?,他的思想還不夠成熟,閱歷還不夠豐富,加上平日里家長與兒子之間的溝通和教育方式出了問題,所以他兒子沒有養成正確的金錢觀念,對一些不良行為習慣的可控性較弱?!?/p>
黃慶武提議——
為避免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家長和社會需要共同對其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
此外,未成年人本身也需要提升自律能力,并倡導相關部門加強監管,進一步做到行業自律,為未成年人群體提供一個綠色安全的網絡空間環境。
國家新聞出版署曾發布通知:
規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費服務
南都記者了解到,早在2019年11月,為規范網絡游戲服務,引導網絡游戲企業切實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有效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過度消費等行為,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出《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
該通知提到,實行網絡游戲用戶賬號實名注冊制度,所有網絡游戲用戶均須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進行游戲賬號注冊。其次,嚴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網絡游戲時段、時長,每日22時至次日8時,網絡游戲企業不得以任何形式為未成年人提供游戲服務。網絡游戲企業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戲服務的時長,法定節假日每日累計不得超過3小時,其他時間每日累計不得超過1.5小時。
此外,規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費服務
網絡游戲企業須采取有效措施
限制未成年人使用
與其民事行為能力不符的付費服務
① 網絡游戲企業不得為未滿8周歲的用戶提供游戲付費服務。
② 同一網絡游戲企業所提供的游戲付費服務,8周歲以上未滿16周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5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200元人民幣;
③ 16周歲以上未滿18周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10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400元人民幣。
該通知還提到,要切實加強行業監管,并探索實施適齡提示制度,積極引導家長、學校等社會各界力量履行未成年人監護守護責任,加強對未成年人健康合理使用網絡游戲的教導,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網絡游戲消費觀念和行為習慣。
(來源:南方都市報)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