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企業家|51Talk張禮明:疫情期間更要重視教學服務的質量

 本期主持人: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 康華

【編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大批企業、企業家積極行動,參與到疫情防控當中。伴隨企業逐漸復工復產,抗擊疫情也進入新的階段。為了解復工復產后企業負責人對疫情防控的全局思考和系統行動,以及疫情給企業經營帶來的影響和企業的應對之策,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策劃了【“疫線”企業家】專題,邀請企業負責人進行訪談。本期嘉賓:51Talk聯合創始人兼COO張禮明。

發揮課程、外教、技術專長,滿足多群體需要

南方周末:疫情發生后,全國多省市下達延期開學的通知,51Talk為響應國家“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助力抗擊疫情采取了哪些行動?

張禮明:大年初四我們便組織空中會議,討論如何發揮課程和技術優勢支援抗擊疫情。按照對象劃分,我們的行動可以分為三大領域:其一,面向全國幼兒園和中小學生,我們將平臺上中教+外教的英語精品在線課程免費開放,并為全國3~6年級的學生提供中外教英語知識輔導在線課程,讓孩子們在“在家學習”的窗口期能夠免費在專業老師指導下學習精品英語課;其二,面向武漢地區的學生,我們捐贈了價值2000萬元的一對一真人外教直播課。武漢疫區的用戶注冊即可領取免費課程,接受平臺上外籍英語老師一對一的直播指導。其三,面向線下教育機構,免費開放我們自主研發的Air Class平臺。受疫情影響數萬下線機構涌入線上直播平臺,線上服務器頻繁暴露出卡頓甚至宕機問題,我們將自主研發的空中課堂免費開放給線下機構使用,支持一對一、一對多、萬人公開課等多種教學場景,讓線下各類培訓機構可以參與使用。截止2月底,已有近百家機構入駐平臺,每周上課近5000節。

南方周末:51Talk教學團隊為支援疫情采取了哪些行動?

張禮明:疫情期間大量學員涌入線上,51Talk很多中外教老師主動調整或延長自己的工作時間,給予孩子更多陪伴,有些行動未必是企業自上而下規劃的,而是出于教師責任,非常難能可貴。期間發生了很多令我們感動又引以為榮的故事。我們1.8萬名菲律賓教師全部滿員上課,了解到中國發生的情況后還聚在一起錄制視頻,為中國、為武漢加油打氣;一些外教自發將防疫知識與教學結合,教孩子戴口罩、消毒洗手等,送上千里之外的關懷。我們在武漢也有近1000名老師,在保證自身健康、做好居家隔離的同時,第一時間投入到教學之中,有老師回老家在山里,晚上信號不好,家長來咨詢課程,老師便跑到附近山披上給家長解答問題到晚上12點;有的老師自己生著病,仍馬不停蹄地給孩子們安排課程,在線輔導。我們很感謝老師們這段時期的付出。

精準匹配用戶需求,保障教學服務質量

南方周末:疫情讓平臺上的用戶發生了哪些變化?

張禮明:第一個變化是用戶上課時間發生改變。之前我們真人直播課、輔導課等都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現在因為學生都在家學習,白天課程量大大增加。第二個變化是新增用戶結構更復雜、需求也更復雜。增長的用戶在地域上以三四五線城市下沉市場為主;在年齡維度上,以小學年齡段為主;在英語水平上,以較低級別為主。尤其最后一點,和平臺之前的用戶體現了很大的不同。之前平臺用戶以一二線城市為主,孩子很早便開始學習英語,初級水平的孩子一般只有4、5歲。但是在這次涌入的新用戶中,英語初級水平的各個年齡段都有,有的孩子已11、12歲,英語水平仍是初級。

南方周末:為滿足用戶的教育需要、保障教學品質,企業采取了哪些舉措?

張禮明:第一,教師團隊調整工作時間,技術團隊提供軟件支持。中外教團隊根據學生需要,集體調整工作時間,全部滿員上課,白天晚上都開始安排課程,隨時回應學生問題。疫情期間,手機移動端用戶增多,技術團隊也是加強網絡服務,確保直播課程流暢。第二,增強課堂互動性,提升學生體驗。因為幼兒及低年級學生的大量出現,我們產品組利用AI技術增加開發動畫類、互動性、趣味性的學習內容。如學習單詞發音時,需要作出表情或者完成打擊動作,增加課堂內容的感官互動,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第三,根據用戶年齡段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新編排。課程調整重點針對英語初級水平的0級別課程。因為之前該級別課程主要面向4、5歲的幼兒,教學動畫和互動方式會比較幼稚,無法繼續給11、12歲孩子上課,于是我們細分了0級別-幼兒、0級別-小學低年級、0級別-小學高年級的用戶類型,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認知方式和信息接受習慣,編排對應的課程。

南方周末:疫情期間我們看到有學生和家長抱怨,在線上課加重了學習負擔, 51Talk平臺上是否存在這些問題?

張禮明:應試教育的輔導機構可能會涉及上述投訴,但因為我們是英語口語類培訓機構,針對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屬于素質教育,家長和學生不太會有這種投訴,孩子們更多是主動參與學習。同時我們注重利用AI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角色扮演等技術,增強課程內容的互動性、游戲性和沉浸體驗,努力讓上課成為一個輕松、好玩的過程,不增加學生負擔。

疫情將加速在線教育行業洗牌

南方周末:疫情給在線教育行業帶來哪些變化?

張禮明:我想從機會和挑戰兩方面來講變化。從機會來看,疫情促進了在線教育的普及,加速三四五線市場對線上教育的認知和體驗,讓人們進一步認識到在線教育大數據提供、AI人臉識別、輔助教具等技術帶來的優點,這將促進大量低線城市用戶選擇在線教育。隨之而來的挑戰也會更多,疫情將加速在線教育步入洗牌期。用戶增多導致大量在線教育平臺爭相涌入,出現更多搶奪線上用戶的競爭者。如果流量轉化不理想,將加速行業的優勝劣汰。三四五城市等下沉市場的用戶對價格更加敏感,用戶之間更多依靠口碑傳播,更加看重在線教學的性價比、品質、學習效果。

南方周末:這些變化對在線教育企業的啟示是什么?

張禮明:一是需要對用戶需求要有更加細致的分析。隨著越來越多人了解在線教育,面臨的用戶更復雜,用戶需求也更復雜,企業需要深入了解不同地區、年齡層的用戶需要,提供顆粒度更加細的教學產品和服務。二是需要更加重視對平臺教師的選拔和培養。教學類產品第一要素是老師,提升老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和服務能力,讓教師能夠適應變化的環境,為學生提供及時到位的教學服務。三是加強產品體系的建設。需要加強課程的研發、AI等新技術的應用、輔助教具的開發,為優質教學環境提供可持續支撐。四是企業自身要提升管理能力。疫情期間大量用戶涌入,平臺服務器的承載能力、教學課程的供給、企業政策的傳達與執行、員工安全的保障都受到考驗,企業管理者、團隊需要高效協作響應變化,滿足用戶滿足需求、達成企業目標。

用技術和創新解決傳統英文教育中的問題

南方周末:51Talk在當前教育環境下最主要的企業社會責任是什么?

張禮明:我認為企業目前正在解決的社會問題就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中國英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是,填鴨式教學造成的“啞巴英語”“高分低能”;經濟發達與落后地區英文教學水平差距巨大,優質外教資源稀缺且昂貴等。我們目前正在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企業使命是“讓每個人都有能力對話世界”,通過在線技術讓落后地區孩子們能夠與真人外籍教師一對一對話,體驗數字化、智能化的課堂場景;通過科學的課程建設,讓孩子在學習語言過程中,拓寬眼界、改變思維方式,擁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選拔高性價比的菲律賓籍教師,將外教課程價格保持在大眾可接受的水平,以此實現我們企業的社會價值。我覺得在疫情期間我們捐贈課程、開放平臺,這些公益行動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社會責任體現在我們正在完成自己的企業使命。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