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朝圣 在凡爾納的亞眠

位于法國北部的皮卡第(Picardie)是常常被人忽視的地區。盡管歷經中世紀的繁盛,皮卡第首府亞眠(Amiens)的光芒卻始終被不遠處的巴黎所掩蓋。直到1905年,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外交使節、國王和總統特使齊齊云集于此,參加一位名叫儒勒·凡爾納的老人的葬禮。




標準的凡爾納迷一定會選擇這樣一條尋根路線:從凡爾納的出生地南特(Nantes)出發,乘坐以“凡爾納”為名的TGV高速列車,到達凡爾納生活35年的亞眠?;疖囓嚿砩嫌≈矤柤{的頭像,以此向在《八十天環游地球》里預見了火車的未來的凡爾納致敬。

我卻和當年的凡爾納一樣,選擇了從巴黎到亞眠的慢行火車。一路走走停停,到達這個充滿中世紀味道的小城,連走路也慢了下來。“這里離巴黎不遠,受其影響,卻無折磨人的嘈雜喧鬧。”凡爾納如此評說亞眠。

來亞眠之前已經做好思想準備,因為朋友兼導游Barnabe說,這里一年四季甚少陽光。下車的時候有零星雨點灑落,但還未到酒店,太陽便露出頭來。天空,瓦藍瓦藍。

 “你運氣真好!”Barnabe說。


一個理想的城市
慕名預定的是維克多· 雨果小酒店。酒店不大,一進門就看到雨果的肖像。沿著窄窄的螺旋樓梯而上,墻上掛滿不同風格的畫作,襯著白色基調的內飾,直到最高處的閣樓。從房間望出去,滿眼的建筑均是亞眠特色的紅。

在被古羅馬征服之前, 高盧約有60個小民族聚居,也稱“部落”。 亞眠是安比亞尼高盧邦的首府,薩馬羅布里瓦的領地。和法國其他源于高盧時期的城市一樣,亞眠以當時部落的名字Ambiani為名。與之類似的,還有不遠處的巴黎。

公元前58年,愷撒率領羅馬大軍遠征高盧。征戰近10年, 終于將之納入自己的版圖。直到12世紀末,亞眠才回歸法國。也正是在此期間,這里成為了紡織品貿易中心,進入了經濟文化的鼎盛時期。

彼時的繁榮,從這個小小城市遍布的中世紀教堂中可見一斑。任何地方,每逢整點,耳膜都會被各種方向傳來的鐘聲震蕩。其中最出名的當數亞眠大教堂,法國哥特式建筑盛時的代表作;最早建于1152年,因遭雷擊摧毀,又于1220年起重建,1247年完工。技藝精湛的工匠們汲取了近一個世紀的建筑精華, 鑄造成這座法國境內最大最美的教堂。

亞眠大教堂東西長145米,相當于一個半足球場,是世人熟知的巴黎圣母院的兩倍。中世紀時,可以寬松地容納全城百姓。墻壁上懸著若干扇12米高的彩色玻璃窗,本意為采光,壯觀而敞亮。198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這里列為物質文化遺產, 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教堂內的唱詩壇,建造了整整11年。4000個圣像人物浮于其上,是教堂的鎮堂之寶,也是哥特木雕中的奇觀。而亞眠人似乎對祭壇背后,一座哭泣的天使的石雕更有感情,奉之為亞眠的保護神。但亞眠卻并未因此逃脫戰爭的劫難,“一戰”期間在大教堂內曾發生激烈的槍戰,哭泣的天使的大腳趾也因而受損。倘若細細觀察,還可看見墻上修補過的槍孔。

當年,凡爾納常常來此光顧?!豆棠觇b》中的《天主教名人表》里,儒勒·凡爾納的名字赫然其上。凡爾納的作品里對教堂建筑及活動的描述,均不難發現亞眠大教堂的影子。這座教堂在凡爾納看來,是亞眠成為他心目中的理想城市之本。

據記載,為了讓亞眠大教堂更顯氣勢,凡爾納曾多次出面建議,終于將原來緊挨大教堂的建筑群遷走,這才有了教堂前的開闊廣場。夏日和圣誕的夜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聚在廣場上,  欣賞世上唯一的、大教堂彩燈儀式。


環繞地球的房子
盡管歷經中世紀的繁盛,亞眠的光芒卻始終被巴黎所掩蓋。它第一次受世人關注已到了1802年,拿破侖戰爭期間那份為歐洲贏得14個月和平的《亞眠條約》在此簽訂。

1856年,凡爾納來到這里的時候,他還與亞眠一樣,寂 寂無名。

如今,隨便走走,便能感受到凡爾納的巨大影響力: 成立于1808年拿破侖時期的亞眠大學,現已改名為儒勒·凡爾納大學;散布于亞眠各個角落的大學建筑物上,都刻著儒勒·凡爾納的的簽名。

凡爾納將最后的時光留給了亞眠,35年,直至死去。在他狂想的同時,還曾做過亞眠的市政參議員。正是在遷居亞眠前后,他陸續完成了最為著名的海洋三部曲: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和《神秘島》。

1872年,凡爾納在查理杜布瓦街2號依自己的心愿蓋了一棟充滿科幻感的房子。每天,他就在這 座房子里從頭至尾閱讀15份不同的報紙,摘錄字句和撰寫心得,以運用到他充滿無邊想像力的小說中去。

這個被稱作“環繞地球的房子”的凡爾納故居,于2005年翻修。但我實在不喜歡它被修飾得過分嶄新的外表。更不喜歡它現在的名字——凡爾納國際中心。

進入其中,感受完全不同。擺滿書籍的書桌,老版的海報和圖書,老式的地球儀和地圖,大師手制的各種科幻模型,還有樓頂那個像船艙一樣的小屋——原有的擺設都在,大多是珍貴的原物真跡。

每間房間都暗藏神奇。 透過虛掩的門,向房間里探望,忽然,燈亮了;接著,是有人走動的聲音、 說話的聲音,  甚至,  拉開抽屜的聲音。 大師在自言自語。大師復活了?!

這音效,是電影導演兼作家讓·保羅·德奇斯的杰作。他是凡爾納的忠實擁躉,著有《魔法師凡爾納》一書,現在則是凡爾納故居的主持人。

德奇斯的努力,確實為故居增添了神秘色彩。這與凡爾納的氣質是吻合的:在100多年前的這樣一個房子里,一個看著地圖和地球儀的男人,用十九世紀的想像力描述了未來世界中鋼鐵和玻璃建造的摩天大樓、高速列車、以汽油為動力的自行車、計算器、傳真機和全球通訊網絡;在人類對太空一無所知的時代,他的《從地球到月球》精準描述了飛船登月的過程,竟與100年后年美國阿波羅飛船登月驚人相似。當今世界的幾乎所有奇跡都能在他的小說中找到對應:《海底兩萬里》中的潛水艇、《氣球上的五星期》里的熱氣球,甚至《二十世紀的巴黎》中的埃菲爾鐵塔……

索姆河的慰藉


凡爾納的小說描寫世界的各個角落,他也是第一位擁有“全球化”贊譽的作家。而其實,他自己除了年輕時代乘坐“大東方號”經愛爾蘭的科克到美國紐約的那次遠行,幾乎沒有去過其他地方,后半生便在亞眠終老。

在小說《海底兩萬里》里,凡爾納借尼摩船長實現了自己的航海夢想。他自己則在1868年前后買下三艘船,并用兒子也是海峽之神的名字為之命名——圣米歇爾1號、2號和3號。

凡爾納離開繁華的巴黎,而來到亞眠,為的就是求一處離海不遠的寧靜居所。穿城而過的索姆河在亞眠分作十一條支流,賦予亞眠水鄉的神韻。我不知道是不是這一點留住了儒勒·凡爾納,畢竟,水給了這個從小向往遠航探險,卻只能對父母說“以后保證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的科幻作家許多慰藉。曾經,凡爾納就這樣身穿漁民服裝,親自駕駛著他的圣米歇爾號,漫游于法國的海濱與索姆河之上。

亞眠舊區沿著索姆河畔都是餐廳和酒吧,有些小鋪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6世紀。這里無論日夜都十分熱鬧,特別受當地大學學生們的歡迎。占人口總數20%的大學生們,給這座古老的中世紀小城帶來些許美國文化的熟悉味道。

但你仍會在這里發現用凡爾納的頭像,或者凡爾納的小說故事做酒標的酒。當年在索姆河上游弋的大師,是在用這種方式繼續啟迪年輕人們的想像吧。

后記
離開亞眠的前一天,我和Barnabe一起去拜謁大師的墓地。進入馬特琳娜公墓(Madeleine cemetery), 經過幾個豪華的家族墓地之后,就看見了它。

墓碑坐落在道路的岔口上,和最普通的墓碑一樣的占地面積,一樣的孤零零。 不普通的只有墓碑前的雕塑,那個不甘死去的從墳墓里復活的大師!

據說,大師辭世20年后,一本名為《奇異的故事》的美國期刊問世。這本專門登載科幻和冒險故事的雜志,將凡爾納的墓地雕像作為標志。

我們在大師墓前坐了很久。一對夫婦帶著八九歲的孩子,在大師墓前短暫停留;爾后,又有一位意大利人獻上花環,其余時間都是大師喜歡的寧靜。

后來,Barnabe回到亞眠再訪大師。墓地還是靜悄悄的,  樹膠落下來滴在大師的雕像上,鼻子上黑黑一塊,那場景讓人唏噓。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