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云游博物館 ”——疫情提速中國文博線上展覽
文物數量巨大而博物館展覽空間有限,故宮文物有180萬余件,就算每年展出1萬件,一個人要想不重樣地看全,也要180年。
就硬件上來說,中國的數字采集技術在國際上并不落后。一個博物館能否做線上展覽,基本上只是一個“經費的問題”。
責任編輯:劉悠翔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谷歌藝術與文化計劃”的最新純線上展覽《你能猜到現代抽象藝術來自史前洞穴畫嗎?》
(本文首發于2020年3月5日《南方周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刊“疫線報道”)
文物數量巨大而博物館展覽空間有限,故宮文物有180萬余件,就算每年展出1萬件,一個人要想不重樣地看全,也要180年。
就硬件上來說,中國的數字采集技術在國際上并不落后。一個博物館能否做線上展覽,基本上只是一個“經費的問題”。
“這不是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么?”網友“蟈蟈”在一個抖音視頻上驚喜地看到了越王勾踐劍。這把深藏越王勾踐劍,已經一個多月沒有見過觀眾了。
“是的,在《越王時代》展覽中展出過?!卑l布視頻的賬號“浙江省博物館”這樣回復“蟈蟈”。
《越王時代——吳越楚文物精粹展》是浙博2019年6月的展覽,當時他們向湖北省博物館借展了越王勾踐劍。疫情期間,浙博將這個展覽做成了VR直播,在抖音上和公眾見面。武漢的寶劍在上萬人的注視下寒光閃閃。
這個展覽的標簽是“在家云游博物館”,參與者不止浙博。2020年2月20日,國家文物局指導抖音聯合中國國家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八家博物館推出“在家云游博物館”直播活動。截至2月23日9時,該抖音標簽的點擊量已達2676萬次。
敦煌研究院則在疫情期間開通了“云游敦煌”的微信小程序,敦煌的部分壁畫、泥塑都能在掌上觀看。
大多數博物館沒有抖音賬號,也沒有小程序,但它們推出了多個線上展覽。根據國家文物局的統計,疫情期間全國以各種形式上線的數字展覽,超過2000個。
疫情暴發時,某座國家一級博物館正在舉辦幾個重要的跨年特展。隨著武漢的封城,全國各地博物館也陸續關閉。該博物館的這幾個特展如今已過了閉展日期,所有的文物都還陳列在展廳里。這些本來要被運回法國的展品,現在滯留中國——法國的疫情也日趨嚴重,盧浮宮一度宣布閉館。
在閉館的同時,該博物館把以前所有的臨時展覽都搬到線上。那幾個滯留館內的特展,也即將上線。在博物館展廳墻壁上,這些來自法國的重要美術作品靜靜懸掛著,對著空無一人的走廊;但是在虛擬空間,它們將會被許多人看到。
由疫情觸發的“網上平臺”轉型
線上辦展,是疫情期間全國大多數博物館的共同行動。2020年1月27日,國家文物局召開會議,部署文物系統疫情防控工作。針對各個博物館的閉館狀態,文物局在官網通稿中,“鼓勵各地文物博物館機構因地制宜開展線上展覽展示工作”。
這其中,一個由國家文物局主導的專門發布線上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