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踏楊花過謝橋:記詩人何惠鑒先生

后人視先生為美術史專家、中國文人,皆無不可。獨其舍大樹之厚根,而斤斤于枝葉之茂盛,先生有知,未必首肯爾。

責任編輯:劉小磊

藝術史家何惠鑒伉儷

(本文首發于2020年3月5日《南方周末》)

小令尊前見玉簫,銀燈一曲太妖嬈。歌中醉倒誰能恨,唱罷歸來酒未消。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宮遙。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

北宋晏幾道這首《鷓鴣天》,收篇“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兩句,流傳至廣,亦最逗人喜愛。無獨有偶,我早年游伴張君嘗取上句刻成一朱文圖章,何惠鑒先生則酷愛獨吟下句“又踏楊花過謝橋”。起初不明緣由,直到拜讀他的舊體詩后,始知其故。

何先生(1924-2004),齋名響山堂,自號午夢千山閣主。廣東中山人。

1947年畢業于嶺南大學,論文得陳寅恪指導,嘗從冼玉清女史習詩文。1950年赴哈佛進修,越三載,取得中國史與亞洲藝術史雙碩士學位。1959至1983年出任克利夫蘭“東方與中國藝術美術館”館長。1984-1994年轉任納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特聘顧問。先生在中國繪畫史與佛教美術史領域,堪稱權威。晚年受聘為上海博物館名譽館長 。 所 著《董 其 昌 的 世 紀》(TheCentury of Tung Ch'i- ch'ang,1555-1636)獲首屆“島田獎”。

我初晤何先生于1974年,蒙先生不棄,得侍先生杖履幾二十載。論文談藝,獲益良多,尤以詩歌創作為然。猶憶一夕酒闌燈炧,先生憶寫其《響山堂詩存》六題贈余,存之行篋,匆匆四十余載。今將之公之于世,兼志昔年忘年之交情。

《響山堂詩存》六題

一、無題(1941)

海風散發獨行吟,已近低回子夜心。

一夏繁華如夢寐,片帆婀娜記追尋。拂鬢星河沉醉后,映眉燈語說更深。我欲因之寄相憶,水天無語淚沾襟。

二、將別香港(1941)

層城寂歷暮云沉,倦紅不記海棠蔭。

繞屋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