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抗疫:結局未知的進行時
于當下的現實之中,擺在人們面前的是買不到的口罩、難以得到的肺炎檢測機會、雙職工家庭無人照顧的居家孩童、大跌的內閣支持率……
責任編輯:楊嘉敏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眺望富士山的口罩少年。
“我絲毫不覺得封鎖了東京,就能困住新型流感。首先,封鎖東京是不可能的。就算停了所有的電車和地鐵,道路又該如何?即使封鎖了主干道,還有無數條小路。想將這些統統堵住是不可能的。還是不要輕言什么封鎖市中心之類的話比較好。如果國民得知這一消息,便會陷入恐慌。想要出城的人,希望進城的人,都會蜂擁而至。一旦發生這種情況,那么病毒將在數日之內擴散到日本各地。禁止集會和不必要的外出,常戴口罩,勤洗手,雖然都是些小事,但現在也只能采取這種簡樸的預防方法,直至新型流感消失蹤跡?!?/p>
這是日本現代小說家、曾任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研究員的高嶋哲夫于2010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首都感染》中的一個片段。
小說作者高嶋哲夫可以說是一個“神”人,他的神奇之處就在于之前創作的《TSUNAMI 海嘯》(2005年),《雙子座方舟 東京大洪水》(2008年,后改名為《東京大洪水》)以及這部《首都感染》中的許多場景都已分別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2019年超強臺風海貝思和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逐一靈驗。
日本戴口罩的上班一族。
人們常說,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說亦是如此。當2020年一月從國內傳來武漢爆發不明肺炎的消息時,我正手捧這本《首都感染》讀得入迷,同時也在心里暗暗否定書中的某些情節設定。比如,在二十一世紀,完全封鎖東京這么一個上千萬人居住的現代大都市。這樣的描寫難道不會有點太“高”于生活了嗎?然而,真正的現實卻很快給了我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2020年1月23日上午10點,為了阻止疫情的進一步蔓延,常住人口已破千萬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