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與城①| 地球的一日:洛杉磯、臺北、羅馬、東京、黃岡
編者按:在新冠狀病毒呈現全球傳播的情形下,我們選擇了疫情較重的世界各大城市,邀請居住在那里的人拿起筆記錄自己一日的個人生活。時間為3月3日到5日,分為上下兩輯。
責任編輯:朱又可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編者按:在新冠狀病毒呈現全球傳播的情形下,我們選擇了疫情較重的世界各大城市,邀請居住在那里的人拿起筆記錄自己一日的個人生活。時間為3月3日到5日,分三輯刊出。
3月3日,洛杉磯:去診所體檢
吳徽之(文化學者,居住洛杉磯蒙特利公園市)
洛杉磯蒙特利公園市的屋外
三月三日,被窗外的鳥鳴喚醒,晴。
晨起第一件事,是看看當地網站的信息,第一條是副總統彭斯的講話,關于政府正積極應對,特別承諾因新冠狀病毒造成的就醫將由政府與醫保買單,美國已有華盛頓、舊金山、佛羅里達等州進入緊急狀態。
上午應約去家庭醫生那里接受簡單體檢。本來是兩周前的預約,當時可能是醫生遇到了疑難病人,所以候診室里坐滿了人,一位老人不??人?,引起其他人不安,甚至有人上前勸說她去看急診??吹饺藬堤?,我們只好改了時間。護士們均戴有口罩,前臺醒目位置有中英文字宣傳提示,預防新冠狀病毒。
今天候診室里比較正常,只有二三位等候,很快就接受護士與醫生的簡單體檢,然后開出驗血通知,到抽血所抽血。這里人員就顯得雜多,室內外排隊等候的有十多個人,還有感冒狀態的老人,老人家居然找醫院護工要了幾枚口罩讓隨同的家人都戴上。這個時候我總能想起剛到美國時一位來自臺灣的醫生的告誡:沒必要盡量不要到醫院,特別是流感季,最容易感染到病毒。
還是比較快,半個小時內就抽血完成,兩周內就能從醫生那里得到報告。這幾年在美國除了體檢沒有到過醫院,去年流感確實嚴重,去年也是這個時候我感染上了。感覺肺都要咳破了,只好晚上去了急診,量了體溫做了胸透,沒有打針或打點滴,開出的也是普通的消炎藥,但非常有效,不久寄了一份賬單,一千多美元,保險報銷了九成。
午餐特意去吃了一家羊肉館,只有二三桌客人,伙計說,生意清淡多了(少了七八成客人),附近已有飯店關門。吃過飯兩點多去學校接孩子(下午均沒有課),帶她去學校邊上的麥當勞點了一份兒童餐,美式快餐店生意沒有受到疫情一點影響。
帶著孩子到十多分鐘車程的COSTCO(好市多)。網上出現很多的視頻與圖片,說華人搶購糧食,今天看來搶購的風潮似乎過去了,這里一切供給正常(礦泉水似乎斷貨了)。因為華人畢竟占城市人口比例不高,其他族裔吃米糧較少,而面包牛奶之類的無法大量囤積,加州產糧,水果與蔬菜都非常豐富,不可能匱乏。聽說已有人開始大量退貨,我特意到退貨中心看到了下,沒有看到華人排隊退糧。
大洛杉磯地區有上百萬華人,如果一千人出現搶購,也就是千分之一的華人恐慌性購買,造成的聲勢也是驚人的,這顯然是對加州的物資供應體系與資源不了解造成的,一些人因過度恐慌去搶購,一些人對華人群體的指責也是反應過度(認為就華人群體素質低、無道德)。就整體素質與道德品格來說,我的直覺是華人在美國社會是中等偏上,特別是二、三代移民基本就融入當地社會了。
傍晚帶孩子到市政府后面的公園騎自行車,這里主要是華人休閑、陪孩子游戲和運動的中心,目測與沒有疫情的日子相比,人數少了一半,但對其他族裔的孩子幾無影響。特別是中老年人聚聊、唱卡拉OK的地方,無人聚會、唱歌了。
回家之前又特地去華人超市看看,順手買些蔬菜水果,感覺一切如常,特別是糧食區,可以看到經過了一輪“搶購”,工作人員正快速大量補充,看到各種食物、糧食如此充足,人們購買也就常態了。有分析說,好市多會員店之所以出現搶購糧食,是因為這家店供應米類食物本來就不多(貨架上一般不足一百袋),加之可以無條件退貨,使得一些人搶購,而華人超市米類供應多是五百袋甚至上千袋(每袋從五磅到五十磅不等),食物類均不退貨,這樣華人超市就沒有出現非理性囤貨搶購現象。
晚上到FITNESS健身中心,器械區與平常一樣。但游泳區里華人明顯減少,特別是SPA區,本來晚上會有一群說廣東話的亞裔泡SPA聊天,疫情之時,就不再聚聊了。
熟人圈子里,從新加坡轉香港回到洛杉磯的MAY女士,在海關測體溫后沒有自我在家隔離,很快就開始了工作,而從大陸回到灣區的一位華裔工程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